室旁支,论辈分还是义慈王的堂弟,官居佐平(大概等于兵部尚书)。公元660年,苏定方领大军渡海灭百济,不久后便领兵回国,并将百济义慈王以下一万两千余人尽数迁回大唐。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鬼室福信一面组织百济的残余力量抵抗,一面派出使者前往倭国请求援助,并迎接在日本作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璋回国登基为王。倭国派人送回扶余丰璋,并赠予大批物资,声言将起倾国之兵来援,百济旧地的贵族豪杰们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百济旧疆兵火四起,州县纷纷易帜。
沙吒相如吃了几口,实在是吃不下去,便把盘子推开,低声道:“常之,你觉得倭人此番所为,会不会是别有用心?”
“那是自然,虽说是唇亡齿寒,但也没有白出力的?”黑齿常之却吃得很香,仿佛盘子里不是煮豆子,而是平日的珍肴一般:“不过本国与倭国关系匪浅,哪怕最后落到倭人手中也总比便宜了新罗人和唐人的好!”
沙吒相如点了点头,原来唐初时朝鲜半岛正处于“前三国”时期,即高句丽、新罗、百济。其中高句丽与百济皆为扶余人(从汉至唐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而新罗人是半岛本地民族,即三韩人建立的国家。高句丽位于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百济则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罗位于半岛东南部。
第11章 拂晓
这三国中高句丽实力最为强大,若不是将主要扩张方向放在辽东,只怕早已一统半岛。百济人的起家之地本是汉江流域,为高句丽攻击被迫南迁,六世纪时百济与新罗联盟反攻高句丽,在取得进展后却被新罗人反戈一击,夺取了汉江流域。为了夺回故地,百济国王亲征新罗,却被新罗所杀,至此两国仇恨已经根深蒂固,无法调节,相比起来,高句丽与百济的旧仇反倒不值一提了。
而百济当时与日本隔海相望,与大和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双方上层通婚极为普遍,比如恒武天皇的母亲便是百济武宁王的嫡女;日本大内氏的先祖便是百济圣明王的第三王子等等不一而足。在黑齿常之和沙吒相如看来,与其落入大仇新罗人和唐人之手,还不如借助世代联姻的倭人力量复国。
“达率!”
帐篷被掀开了,寒风从外吹入,探子的呼吸迅速凝结为白色的雾气,遮挡住了面容。黑齿常之放下木勺,低声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