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早就教完了,剩下的都要看你自己了,王都督这人处事最是公允,他可不管你是唐人、百济人、倭人还是靺鞨人,恩赏多少全看你尽忠多少!小子你家跟随王都督可比那些靺鞨人早多了,你要是将来被人家踩在脚下,只能怪自己了!”
正如教官所说的那样,那天射圃的比试后不久,就从学员中挑选出三百余人,发放了青衣、箭囊、弓矢、短刀等器械,单独一营居住,分作四班,轮流衙前听命。没过两天,又有数百倭人来了定林寺,也如王朴他们当初一般操练学习。王朴他们冷眼旁观,当发现这些倭人的弓矢武艺远逊于自己,不由得都松了口气。但他们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又过了十来天,定林寺又来了一群靺鞨人,年纪与王朴他们相仿,第一番测试便如当初那位教官所说的——个个吃苦耐劳,长于弓矢,把王朴他们原先的那点得意给一扫而空。
“我算了下,一共有一千二百人!”王文佐点了点名册:“就叫衙前都吧!一共分为左右厢,每厢分为六队,每日左右厢各有一队在衙前听命,其余的在定林寺接受教养操练!”
“这个法子好!”沈法僧笑道:“三郎你去倭国这段时间可把我给逼惨了,也不瞒你说,山东各军府送来的兵员愈来愈不像话,除了老头就是小孩,有的甚至连福手福足的都送来了,不能奔走,拉不动弓,这种废物送来干嘛?”
“那原先的人呢?不是有分田地,还有军饷吗?”王文佐问道。
“愿意留下来的也就那六七百人!其余的还是要回去!”沈法僧苦笑道:“说句实话,来当府兵的家里都有几分产业,这里就算分了田地,除非像咱们这样能当上田主的,其他人还是想着故乡的祖宗坟墓田产妻儿。至于军饷嘛?说句实话,有家有业的人,也不缺这点,反倒不如后来从长安来的那几千人,他们得了薪饷后,反倒是安心下来了!”
王文佐点了点头,唐代府兵制的选拔标准就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则先取多丁”,虽然这一制度当时已经开始走向衰亡,但大体来说唐军还是基本来自中上等农户,这就意味着大体来说唐军士兵退役返乡后的日子过得是不错的。
王文佐虽然竭力补偿百济唐军士兵长期戍边的经济损失,但他毕竟不可能把上万唐军士兵都变成百济地主,超出在故乡的生活水平;最多也就是通过私人赠予的方式,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