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而州郡的从事别驾就是河北当地士族,比如范阳的一般就是卢氏,清河就是崔氏。这样就同时确保了北魏国家和汉人士族高门的利益,而后来崔浩一下子任命冀、定、相、幽、并五州士人,直接出任郡守,这就等于直接抢了鲜卑贵族的饭碗,自然下场悲惨。
因此在像卢十二郎这种士族子弟看来,刚刚建国不过半个世纪左右的唐朝不过是又一个北魏罢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经历过石赵、慕容鲜卑、前秦符、北魏拓跋、北齐高、北周宇文、隋杨的河北士族们自然不会对大唐李氏有什么神圣感和忠诚感。在他们看来,既然李家天子不把我们当回事,那我们也没必要上赶着去长安当狗,反正自古没有不灭的王朝,长存的只有姓氏宗族的传承。过不了多久,长安天子就自然就会有人取而代之。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自己对河北这片土地的控制,谁当州郡官不要紧,只要下面的属官都是他们的,卢氏自然就能长盛不衰。
从一个后世者的眼光来看,卢十二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正确的。错误的是唐王朝并没有像石赵、慕容鲜卑、前秦符、北魏拓跋、北齐高、北周宇文、隋杨这些短命王朝那样迅速灭亡,而是存在了近三百年,在这三百年时间里,像清河崔、范阳卢这些历史悠久的士族子弟们必须在故乡和洛阳——长安这对政治轴心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留在故乡,虽然能保持对宗族和田产的控制,但也意味着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唐代特有的科举制度下,如果一个士子不能长期在以长安洛阳为轴心的核心地带活动,他能够获得仕途上的发展概率是很低的;而如果你选择了去长安、洛阳一带发展,随着仕途的持续,用不了两代人就会和故乡的宗族庄园失去过往的紧密联系,从州郡士族变成完全依附于封建国家的官僚贵族。这也是唐末黄巢起义军杀进长安之后,许多传承数百年的士族就此中衰,而不能像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先祖们一样率领宗族部曲坚壁自守,甚至迫使新的中央政权承认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从这个角度上看,卢十二又是对的。
“十二弟,你有句话说错了!”卢照邻道:“我们河北士子这次去长安,是有人扶持的!”
“你是说天子吗?”卢十二笑道:“天子之言岂可轻信?他毕竟是关西人!”
“不,我说的是王大将军,王文佐!”卢照邻道:“他是青州人,娶的妻子也是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