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都摆好了?”
沈季青收回目光,眼神对上夫郎,蓦地柔和几分。
“这就去。”
姚沐儿点头,转身对汉子说道:“竹筒豆腐马上就好,稍等片刻。”
“哎!”
汉子擦擦额角,凳子都不敢坐,待竹筒豆腐一好,忙交了银钱拎着跑出巷口。
过了日出,市集上百姓渐渐多起来,姚记包子摊食客不断,一直到隅中,才有时间坐下歇息。
头一日现做现卖,成效甚好,原定一百五十份竹筒豆腐,多卖出去几十份,一天下来连带包子与骨汤,净赚四百六十三文。
“哥,咱们一天就赚了半两银子,一个月就是十五两,照这个速度下月便能在镇上租家铺子了!”姚青云数着铜板,面色激动。
第一次瞧见这么多银钱,近千枚铜板摆在眼前,快铺满整张方桌。
姚沐儿串着铜板道:“哪有那么容易,这两日是上元节才赚得多些,明日镇上百姓得少一半,能赚上三百文便是好的。”
沈氏笑呵呵,“三百文也够了,寻常摊贩一日才赚百十文。”
沈季青接过夫郎串好的铜板,放进钱箱,“咱家本钱投得多,若是只赚一百文,除去本钱也不剩多少。”
“娘倒忘了这茬儿。”沈氏忙改口,“那还是多赚些好,明儿早早出摊,到晚晌应当能赚个两三百文。”
姚沐儿点头,转而说起五日后,书院启学一事。
“束脩每季二两银子,以物代也可,咱家没什么可替代的,到时直接交银钱,笔墨纸砚与书本也得早早准好,这些哥都不懂,只能托人帮着置办。”
念书开销大,光是束脩费用,寻常百姓便已负担不起,更别提笔墨纸砚与书本,加一起一年十两银子是有的。普通百姓辛苦劳作一年,也未必能攒下五两,姚兴福有做木工的手艺,这才能将姚宝财送去书院念书。
姚青云晓得这些,但没因费用高昂退缩。
士农工商,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