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混的非常熟络。
他最爱干的就是和学员们比试身体,他的肩肌结实有力,腹部没有一点儿赘肉,在双杠上一连做十几个大回环都面不改色,把一众学员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的口头禅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提高锻炼的趣味性,这家伙甚至别出心裁地搞了个简易篮球场。
一方硬土地,两个破篮筐,还亲自组织篮球比赛,指导学员们怎么运球、怎么投篮,如何布阵,一时间篮球场成了一分校最热闹的地方。
日子过的很紧张,白天行军、上课,晚上上自习或者开讨论会,熄灯号一响就要休息。
可每到夜深人静,他却会很长时间的睡不着。
他十六岁当兵,打了十几年的仗,半个生命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他早已习惯了那种硝烟弥漫的生活,以至于在灵魂中都是枪火的味道。
可是,他却成了教书匠,远离了前线。他无时无刻不在企盼能够重回血与火的战场!
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一年多的调养,赵振国终于重返分校。
听到这个消息后,孟占山精神为之一振,一瞬间虎眼骤亮。
他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他立即向学校打了报告,一写就是洋洋洒洒上万字,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前线。
恰在此时,他的老领导陶司令也害怕他乐不思归,借口部队要向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特别需要得力的干将,要求上级将孟占山调回军分区。
于是,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校终于决定放孟占山归队。
1945年的春天,恰逢百花盛开的时候,孟占山终于要回归阔别已久的军分区。
殷红的朝霞浸染了东方的天空,苍茫大地依旧沉浸在淡淡的晨雾里,杜云斋和赵振国一直把孟占山送出老远。
孟占山的心情好极了,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杜云斋和赵振国却心情复杂。
一直把孟占山送上大路,三人才珍重话别。
孟占山在晨风中渐渐远去,站在山坡上缓缓挥手。
他站的笔直,宛如晨风中一棵挺拔的白杨,高大的身躯放射出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
杜云斋感叹万千:“唉,我真替他可惜,也替咱们分校可惜,他是一个好教员,能培养出无数优秀学员,却这样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让他走吧……”
赵振国沉声道,“他是个战将,应该回到战场!作为指挥员,他正处于黄金阶段,作战经验丰富,战术理念完备,无论是心智还是体力,都处于巅峰阶段,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