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荡了整个周围,方圆上百里的武装组织。解救出被裹挟的民众三百多人。同时筛选出二百多名青壮年,编组到清河纵队中。最让卷毛他们高兴地,在对盘踞在一个较大棚户区的匪巢围剿当中,竟然搜集到了二百多只崭新的汉阳造步枪,两挺捷克机枪,五门旧火炮,以及大量的金银珠宝。
据匪首交代,他是国府正式委任的上校旅长,负有守土之责,自然要吃皇粮,受皇封。而大量财宝的来源,匪首却支支吾吾,死活不吐露半句。最后还是反正的士兵道出了实情:他们的旅长是盗墓和劫匪出身,曾经在西北一带疯狂盗墓和打家劫舍,后来当地对他痛恨不一的富商大贾联合起来,雇请军队对他围剿,无一立足之下,才带着手下几十名兄弟流窜此地。仗着自己凶悍且阴险毒辣,收编了多个团伙,形成如今规模。
为了消除后患,除了将几个民愤巨大,无恶不作的匪首就地正法之外,王栋将其他较为顽固、危险的匪首、头领、会首、帮主、窑头等带回了河沟军区劳动改造不提。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笃信汉文化的坂田司令,终于下达了多路围剿乱匪的命令。其中的重点有两个:少年军总部和沙河军区。
主攻沙河军区沙河城的,是岛城、烟城的鬼子,主力部队超过五千人,加上同等数量的伪军,可谓兵强马壮。而此时,经过不足一个月的整编,沙河军区,以沙河城为中心的主力部队包括第一纵队一个团;第二纵队两个团和第三纵队两个团,不包括其他武工队,地方民兵,总人数也达到了五千多人。如果算上宝石镇的两个团,再加上武工队、游击队、民兵等,总人数也和敌人有的一比。
但是战争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首先看综合实力。这里面包括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还有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就人多因素,数量上少年军不吃亏,但是士兵综合素质显然比抗战初期的鬼子兵差不少;就指挥层面来说,少年军也显得稚嫩。当然了,少年军占着一个人和,在整个全局来说,这是最终取胜的决定因素之一。
再说物的因素,敌人武器显然更加精良,更加充足。唯一的缺陷就是补给。战线越长,时间越久,敌人补给漏洞就越多,这是硬伤。而少年军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当然需要过紧日子。比如枪支弹约,那可是补充困难。
总之,少年军利于长期作战,灵活机动;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