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学等经过细分的具体科目。
瑞阳市这边自有一套约定成俗的中考批改标准,不如高考那么严格。比如说,中考语文满分作文的比例就比高考多多了。也因此,每年中考都能涌现出几个接近满分的高分来。
孟正总分617,不算加分的话,全市排名第一。
算上加分,考试分数排在孟正身后的两个学生,一个在初三时参加了全国性的物理大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名,一个是军烈属,他们都有加分。他们的考试成绩本来就只比孟正低了一点点,算上加分后,他们的总分都超过了满分。
这样的加分是在规则范围内的。
排名次时肯定要按总分排,因此孟正只排在第三名。
徐老师看到这样的成绩后特别心疼,不止一次地说:“早知道就给孟正报个省级三好学生了,那个也是可以加分的……唉,现在只能位居第三,亏死了。”
孟正自己倒是没觉得什么亏不亏的。
人家有加分,那他还是删号重来的呢。非要说不公平,那他本人就是最大的bug。当然,他的道德水准也没有高到那种“因为我是删号重来的,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我就不参与中考和高考了,给广大学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的超级无私的境界。他只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像他这种情况,考了第一好像也没什么好骄傲的,没考第一……哇,果然重生不涨智商,小朋友们都超厉害的!
沈独清的中考成绩也上六百分了,全市排名也在前列。
孟正就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在心里感慨。天才啊,沈独清真是天才啊!一个真正的十三四岁的少年,跟着他跳级竟然还考出了这样的好成绩!但孟正没敢在人前尽情宣泄自己对沈独清的佩服之情,毕竟在别人眼里看来,他的分数比沈独清还高一点,如果他真追着沈独清喊天才,估计会被别人当成是讽刺吧。
沈独清跳级参加中考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事很快就在小区里传开了。
他们这个小区,算是一个老小区了。这么说吧,沈独清的妈妈还没有嫁人时,就随着家人们住在这里,一转眼沈独清都这么大了。这时候的邻里关系还没有后世那么冷漠。大家在同个小区一住十几二十年,谁家的情况都能知道点。
在这年头,谁家的父母长辈不重视自己家孩子的成绩?一时间,沈独清走在小区里,总有认识的人和他打招呼,有的问他请教学习的秘诀,还有的直接说让他带着他们家的孩子一起玩,更有的干脆问沈独清要初中的课本和笔记。
这个课本和笔记,沈独清已经送掉了。徐家那边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