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势既此,当然只能有进无退,那就照旧进军罢。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于是才有后来岳家军的一系列大捷。
赵构道:“如果那时岳飞收复了东京,那么这东京留守的职位也只有他能但当。而如果要继续北伐的话,除了岳飞,还有谁才能但任全面指挥北伐的任务。那样一来,大宋的所有军队,都将置于岳飞一人的指挥调度之下。这是我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朕只怕尾大难掉啊?”
赵眘到有些不己为然,道:“岳飞忠义过人,其背后刺字尽忠报国,世人皆知。太上难到担心岳飞一但兵权在握就会反叛我大宋吗?”
赵构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岳飞或许并不会存心造反,但若是他手下的将士为求富贵,建立功业而逼他造反呢?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也是由不得岳飞自己作主了。当年太祖皇帝对大周又何偿不是忠心耿耿,但皇袍加身的时候,自己又何偿能够控制得了呢?”
赵眘听了,也不禁默然不言。
赵构又道:“比如那个李若虚,他原是岳飞的幕僚,但做了朝庭命官后,却仍在为岳飞着想。奉朕之命传召,却帮着岳飞抗令,还说什么‘矫诏之罪,当由我承当。’这岂不可怕吗。”
终宋一朝,文臣抗命,或是驳回皇帝诏书的事都屡见不鲜,皇帝对此大多也都十分宽容。但少有武将不尊调令的,尤其是文臣和武将联合起来抗命,这是任何皇帝都十分忌讳的事情。
赵构接着道:“如李若虚者,若是在朝中为官,最多不过是到待郎、尚书,或是为一路转运、制置使。如果能他能拥立岳飞称帝,就可以立即为平章、参政,执掌朝政。如张宪、牛皋、王贵等人,在岳飞部下最多也只能到都统制,如果拥立岳飞为帝,就可以立刻建节封候。这样大的富贵在眼前,谁又能不动心呢?”
赵眘却盯着赵构道:“因此太上才防范于未燃,纵使秦桧杀了岳飞?”
赵构沉默半响,才默然道:“当时朕也是听了秦桧的蛊惑,一时激愤。后来也颇为后悔。岳飞确实是有大功于国,其实当时将岳飞罢职闲置即可………只可惜这一切都己无法挽回了。你一受禅,就立即为岳飞召雪,这很好,很好……”
两人又都沉默了起来。德寿殿中又是一片寂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