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第二天,赵眘便下旨,加封杨炎为亲卫大夫,遥郡承宣使,待卫马军司副都指挥使,广南西路制置使兼兵马都总管,知静江府事,并节制广南东路各州府军马。统领待卫马军司,选锋军,左军,右军,中军人马主管平乱事宜。
亲卫大夫是从五品阶官,比杨炎现在的左武大夫的阶官高了一品,待卫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也从他原来的都虞候高了一级。但加了遥郡承宣使这个头衔就不同了。尽管遥郡承宣使并不是正式的正四品承宣使,也只是从五品,但有了这个头衔就意味着杨炎进入了高级武将的行列,而且一但平乱成功,就能立刻升任正式的承宣使,成为有自领一军,独当一面资格的大将了。而承宣使再向上升那就是武人的最高荣誊,节度使了。因此能以二十一岁的年纪受封遥郡承宣使,也表明赵眘对杨炎十分看重,重点培养。
按着赵眘又下第二道诏书,封辛弃疾为请朝大夫,广南西路提刑点狱兼静江府制置使司席参政。封岳霖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兼常平茶盐公事,知广州事。
提刑点狱是主管一路军政,刑罚,其实就是派辛弃疾做杨炎的副手,帮助杨炎处理广西的政务事情。因为辛弃疾是杨炎推荐的,因此还兼任制置使司席参政。
转运使和常平茶盐公事都是主管一路的财政事物,目前广西的大部份地方都被摩尼教占领,财政基本上名存实亡,而广东虽然受到一些冲击,但大部份地区都保持着稳定的局面。还有市泊司的收益更是大宋国库所需要的。为了平乱方便赵眘将广东的军事大权受于了杨炎,但另行安排岳霖来管理财政,显然是不愿把广东的所有权力都交给杨炎。
而岳霖的任命则更体现了赵眘的用心良苦。因为在严蕊一案中,尽管岳霖是秉公处理,但结果毕竟是对杨炎有利的。因此相对其他的文官,岳霖和杨炎的关系更该也要好一些。两人虽然互相制约,但也好共事一些。毕竟平乱才是大事,赵眘不希望这样互相制约的人事安排会导至平乱不利。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并不出执政大臣的意料之外,但赵眘的第三道诏书却是令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任命永宁公主和曹安民为正副监军,一起随大军出征。
看到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