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蓝方根本就没有打算以烟雾作为掩护。
在留下一名机枪手作为火力压制之后,剩余六人组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突击,300米距离瞬间被拉近到200米,所有人抢占掩体,开始进行最后的冲击前准备。
动与静的转换,就在一瞬间。
变速,就是堑壕冲击战的精髓!
这个时候,蓝方全部隐蔽在树丛、岩石或者是地面褶皱之后,红方的直射火力失去目标,有限的爆炸物则根本没办法造成有效杀伤。
4挺轻机枪在持续开火维持压制态势,但问题是,7人组的分布实在是太散了!
是的,他们人数很多,可弹药终归是有限的,平均一人占据超过300平米的活动范围,哪怕是有3人一组对单个目标进行压制,都无法完全限制住蓝方的行动!
以至于,蓝方甚至还能在火力持续的间隙,轻松自如地转换掩体,并且继续向前突进!
这就是攻守双方的优劣转换。
很多人以为,在遂行冲击战斗、或者干脆叫做“阵地突击”战斗中,守方是优势极大的一方,只要对着面前不断扫射,哪怕是一只兔子也跑不过去。
但事实上,这是典型的刻板印象。
实际情况是,在攻守双方兵力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武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守方的优势确实很大。
但如果一次阵地突击战中,双方的人数都在百人以下,甚至20人以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因为,守方的火力密度,根本就没办法覆盖广阔且地形崎岖、掩体众多的战场,根本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
我不往前冲,你能怎么样?
枪声一停我就跑,枪声一响我往地上一趴,打?你打个锤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陈沉穿越的第一仗,明明人数相差并不大,但他所在的同盟军连队,却被缅方咬得死死的、甚至连人数也被咬到只剩20几个。
因为守方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而攻方则是接近无限的。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