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村子的,不过只有主干道用上了水泥。
修这条路时,是戎音以京城富商的身份带头捐款,支持朝廷修路的政策,并且积极对外宣传水泥路的好处。
为了鼓励其他商人也参与捐款,顺带在民间为水泥路造势,宗政逍还御赐了戎音一块“厚德载物”的牌匾,就挂在戎音的火锅店里。
一时间,戎音火锅店又吸引来了一大批为看牌匾而来的新顾客。
京城富商谁不知道戎音跟皇帝沾亲带故,他出面了,那基本就是皇帝的意思,所以无论是真想发善心,还是想借机在陛下面前出风头,总之但凡心思活络一点的商人,无论多少,反正都捐了一笔钱出来。
要不说京城有钱人多,单就这一次捐款的数目,就抵得上戎音几家店铺和造纸工坊加起来一年的净收入。
戎音看得咋舌,深感自己果然还是个穷鬼。
人家富商付出,宗政逍那边不可能不回应,他亲自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高度赞扬商人们忠君爱国的美好品质,连带着商人捐款的名单,一起贴在了官府的告示牌上。
怕不识字的百姓看不懂,还特地派了几人轮流在告示牌下朗读文章内容,以及名单上所写的某某富商捐款多少多少银两,整整读了半个月,听得多了,哪怕是垂髫小儿都能背下来了。
这还不够,宗政逍特地以水泥浇筑了一块大石头,在上面刻上捐款名单,并将石头立在官道路边,无论进京出京,都能在城门不远处看见这块石头。
水泥石头坚固,只要不故意毁坏,留个百年应该不成问题。
哪怕未来这些商人去世甚至是家族没落了,只要这块石头还在,就永远会有人记得曾经有这样一批人存在过。
商贾作为社会地位末流,向来是被人看不起的,可如今作为帝王的宗政逍却给了他们一个流芳百世的机会,他们怎么能不感动。
即便一开始是被迫捐款的,现下心里也再无芥蒂了。
修路需要劳工,官府出钱雇佣青壮年,不仅工钱日结,还供一顿饭。
经过造纸坊招工一事后,官府的公信力深入京城百姓的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