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可能从走私的渠道流入,飞玄真君就觉得胆战心惊,止不住的要生出焦虑与恐怖。大概也只有海刚峰这把绝无二心的神剑镇守国门,他才能安安心心睡个好觉了。
真君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稽查走私的架子一搭起来,他马上就拟定制度,明示天下:其余的也就罢了,走私罂·粟的重罪一律该杀!千刀万剐!剥皮食草!不给你们露两手瞧瞧,你们不知道老子是高祖皇帝的子孙!
从天书的细节看,这些罂·粟八成是从天竺流出来的——怪不得日后会打天竺之战呢,早该打打了!
第100章 峥嵘
基本的路线定好之后, 剩下的事情办得很快。兵者国家大事,如果是走兵部及都督府廷议的正规路子,流程必然会拖得很长;但只要皇帝下定了决心也能掏得出军饷, 那找几个关键的人物运筹帷幄,其实也能把事情办好——这也是当初太宗皇帝开设内阁的精髓所在;以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利润充作军需,以精干且可信的自己人组成秘书班子, 通过简要的讨论规避正式机构冗杂的流程, 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军情如火的战场。朱老四皇帝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军略上的眼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当然, 这种纯属临时开设的机构是怎么被长久延续反复加强乃至于尾大不掉成为新任版本之子, 那就得问一问太宗之后列位子孙那贫瘠到近乎可悲的制度建构能力了。只能说我们大安皇帝就是这样的,主打的就是一个间歇性雄心以及持续性摆烂, 仁宗景帝好人不长命,堡宗老登祸害遗千年,政治制度能用就行, 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现在,现在,光辉的时代终于回来了。当皇帝下定狠心并忍痛割肉之后, 内阁这个原本就是为战争而建设的机器终于在现了往日的荣耀:高效、可靠、不拘小节, 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绕开一切繁文缛节而直指整个战场的要害,冷酷而简要的暴力机器;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太宗皇帝泉下有知, 亦当欣慰。
自然,与昔日之朱老四皇帝相比, 当今老登在军事能力上是比较松弛的;但他与内阁诸位阁老的决心却恰恰弥补了这一点。老登的决心是不用说了,闫阁老为了毁尸灭迹人死债消永绝后患, 杀心同样是炽热高涨。至于许阁老嘛——在意识到飞玄真君真正的意图之前,或许他还可以当个袖手旁观的逍遥派;可一旦开口下了赌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