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成何体统!”
怒斥过后,他忽的想起一件大事,厉声开口:“这几句不许记下来!”
奉命做御前会议记录的张翰林吓得一个哆嗦,赶紧挥动毛笔,却只是在白纸上点了一点,什么都没有涂抹——人家张太岳多么聪明,在世子开始爆雷的时候就迅速停止了记录,根本不必等皇帝吩咐。这就是顶级ssr 的眼力劲,迥非寻常卡拉米可比。这样的贴心贴肠,诚心如意,不比儒望那个怨种高明得多?
还是自己人用着放心,诚哉斯言。
真君愤怒半晌,还是冷着脸抖了抖衣袖,施施然坐好,并没有再开口斥骂。
政治的本质还是区分阵营。穆国公世子这番话当然狂悖混乱匪夷所思,但如果考虑到他的身份和背景,其实也不算什么。飞玄真君只觉得应对不佳颇为难堪,并不以为世子是蓄谋要当众创人下自己的面子——这就是口碑与身份的双重作用;要是换作旁人来这么一回,估计蹲诏狱都是免不了的。
甚而言之,在一时的火气平息之后,真君也渐渐察觉到了穆祺疯话下的意思——当众叫苦的确很不体面,国公府也未必就真到了没钱的地步;世子主动请缨南下,多半还是想在战场上趁机捞一笔。国朝的惯例,临阵克敌之后,相当一部分战利品与俘虏是可以由高级将领自行处置的,无论或留或卖,都是极为丰厚的一笔收入。这样一笔收入,当然可以解国公府燃眉之急,更足以让世子动心。反之,如果皇帝要派几个位高权重的太监随行,那分到的利润可就要少得多了。利益相关,也无怪乎人家要出来发这个癫。
真君有人样的时候还是很有人样的,从来不在银钱上与自己人为难,更何况现在还是慷倭寇之慨。所以他略一沉吟,还是决定敲打两句:
“你小子胡说八道,朕怎么放心?除非安分守己,否则绝不许南下。”
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只要安分守己,那就可以顺顺堂堂独自南下么?世子老老实实行礼答应;皇帝思来想去,却又添了一句:
“即使南下,也绝不许随意干预战事。兵凶战危,一切都要有大将临机应变,轮不到你这个孺子说话。此外,倭寇凶狠诡诈,不通仁义,断不可以常理,临敌之时,手软不得。”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