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又说到南容,孔子评价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保全自己。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以上两人,孔子虽未直说他们的品行有多高尚,但从嫁女儿、侄女侧面表达了对二人人品的肯定。
而后是子贱,孔子夸他真是个君子啊。
朱翊钧忽然插了句嘴:“孔子不是夸他,是在夸自己。”
他又指着后面半句说道:“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他说,鲁国如果没有君子,那他君子品德是从哪里得来的呢?”
“孔子就是鲁国人,子贱是他的学生,自然是从他这里学到的君子品德。”
张居正惊叹于他的敏锐,嘴角不自觉浮现笑意:“殿下说得对。”
紧接着,是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贡。子贡问孔子:“那我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他好比一件器物——瑚琏。
朱翊钧问:“什么是瑚琏?”
张居正解释道:“贵重而华美的祭祀器具。”
朱翊钧思忖片刻:“孔子看不起子贡。”
“为何?”
“因为……孔子没有把女儿嫁给他呀。”说完,朱翊钧自己把自己逗笑了。
小家伙又调皮了,张居正目光移向旁边的墙上:“殿下,孔圣人看着你呢。”
朱翊钧憋着笑,一本正经的说道:“先生在《为政篇》讲过,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被形象与用途束缚。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孔子说子贡是瑚琏,瑚琏是祭祀用的器具。所以,孔子认为,子贡不是君子。”
“……”
这一番论述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连守在门口的冯保和陈炬都忍不住探头看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