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昭义军的精锐,我这次栽得不冤。”
本来侯霸荣都认命了,任由李守节打杀,可是谁曾想,饿了一天后,他再次吃到可口的熟食,内心竟然有了几分害怕。
“这个昭义军衙内会怎么处置我呢?”
侯霸荣,本是河北邢州人,后汉乾祐年间为了躲避战乱,这才孤身逃入河东。
他当时年纪不大,孤身一人,既没有什么谋生手段,又没有亲族可以投靠。
因此侯霸荣只能在汾河上下游,行偷鸡摸狗之举,做些无本买卖。
之前他不是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被官府抓获,可真当这一天到来之后,他还是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
侯霸荣看着上首的李守节就着简易的桌案,细嚼慢咽地吃着肉食,眼里是止不住的羡慕。
没有人是生来就像落草为寇的,都是这凶险的世道把他逼上这条路的。
“他娘的,狗衙内,这等穷山僻壤还这么穷讲究。”
其实侯霸荣冤枉李守节了,这些简易的桌案,是刘继忠为了弥补在冀氏县李衙内受惊的过失,特地用从店家那里讨来的工具制作的。
此时的李守节心思并不在吃食上面,来到这个时代时间越长,离晋州越近,他心里就越发着急。
东京那边的赵匡胤此刻恐怕已经开始在禁军中安插心腹,他离殿前司最高的职位都点检就差那么一点点了,可谓是伸手可及。
只待那句“点检作天子”的谶语出现,赵匡胤就能取张永德而代之,留给他李守节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如何顺利求见杨廷璋,又如何让杨廷璋觉得他值得信赖,是李守节一路上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对他来说,如何取得晋州杨廷璋的信任,是他所有方案的第一环,最为关键,由不得他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