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后来温承将关外的兵权归还给了朝廷,前往西北抵御那边的北狄人,朝廷派了数位将军前往关外,徐增便是其中一位,故而他对这里的诸多布置都很熟悉。从西北逃离的过程中,他原是想途径关外逃亡往更远的地方,潜下来隐姓埋名地过日子,却没想被那些戎族人捉住识破了身份。
那是曾经在关外肆虐也是被温承打到几乎灭族的戎族部众。这一代首领是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他从徐增口里得知了很多事情,明白大胤即将发生一些变化,而现在正是关外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等到大胤那边已成定局,必然会加固关外的防守,再往后,他们想复仇想要占据关外会更加的困难。于是他们连夜动手,趁人不备之际连夺了好几座城池,关外地广人稀,住的人并不多,兼之数年来接连换将,守兵也变得懈怠,故而他们一路算得上进展迅速。
他以为这次可以长驱直入,但这半年间温承重新在关外布置了一道防线,截断了猛烈的进攻。
京城,温承看着关外的军报,面色凝重。他手里执掌着兵权,最是知道一场战争下来会是尸山遍野。故而他对兴和帝的态度转变之后,依旧并不想大动干戈,而是选择仔细筹划,想要减少伤亡。这半年他一直在联络这些年他培植起来的各方势力,在很多重要地方换上了效忠自己的人。这些都需要时间,在一切完成的七七八八的时候,没想到兴和帝竟是再次将人逼跑了。
“陛下会让你出征吗?”薛映问道。
“大约会派别人去。”温承道。他很清楚兴和帝并不希望他领兵,大胤朝虽有其他能打的将军,但大多都在西北,是他的手下,而北面从西边赶到东边,也需要数日的功夫。皇帝估计会派一个自己的心腹去打。
“那别人会打赢吗?”薛映很是担心,他并不希望温承前往战场,也希望早早能赢,但兴和帝的心腹臣子,都不太靠谱。
温承道:“但愿吧。”急也无用,他自然不想让大胤的军队输。可他去不了战场,并不能最终左右战局,根据眼前的形势,这将是一场硬仗,结果难料。不过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当边境急务没人的时候,便是他要顶上的时候。但那些还在城内坚守的将士,不少是他的旧部,他也会想办法尽可能让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