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没有开口,今日大约是个合适的机会。
温承和亲生父亲关系恶劣,他的长兄却更像是他的父亲,一直教导他、照顾他,所以他才会忍耐兴和帝的愚蠢和猜忌。明明知道兴和帝并不适合做皇帝,温承还是愿意做好自己的事情,辅佐他,不过是因为他是长兄唯一的血脉。
如今谋夺皇位于公于私,他都不觉得有何不对的地方,只是愧对长兄。但无论是何种原因,他亦是不愿让薛映陪他一起负担,于是道:“各行其道罢了。”
“现在的局面都是兴和帝造成的,先帝若是怪也只会怪他,怪不得你。”薛映道。
到如今的结局,也许没有多少人相信温承是愿意在战事结束后将兵权还给兴和帝,但薛映很清楚,前几年温承曾以为战事快要结束,便已经搬运自己的东西前往泊州。只是因着变故,这一计划才没有继续。
温承心中叹息,他也不知道若是皇兄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该如何作想。他来这里,也并非为求得原谅,只是来看一看。正想着,他感受到薛映扯了扯自己的手心。
“你曾经对我说过,刀兵虽威力极大,可还是看掌握在谁的手里。”薛映道,“我想权力也是如此。它在兴和帝手里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权力在你手中,你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你定会比他做得更好。”
“我相信,接下来十年二十年,大胤一定会迎来海晏河清百姓富足的盛世之相。”薛映道。
“嗯。”温承答应下来,他一定会坐好这个位置的。
三日后,温承于奉天殿即位,颁布数道旨意。除了重用拥立之功的臣子以外,还起复了宣德朝的数位旧臣。
薛映亦是前来观礼,听着众人赞颂温承受于天命,心里一时感慨颇多。温承并非只是因为出身天潢贵胄而坐在这个位置上,从被父亲厌弃的皇子,到让众人誓死追随的大将军王,再到今天,付出了太多的心力。
新帝登基后,门庭冷落多年的忠勇伯府重又有了宾客盈门之景。
哪怕温承至今并未封后,消息灵通些的臣子都知道,薛映和温启都还活着的消息。不少人都有所猜测,忠勇伯主支和薛映这一支虽不近,但却是满朝文武中亲缘最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