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尚书府的建筑都古朴板正,让身处其中的月下越发显得单薄纤弱,透着少见的淡淡孤清。
一旁管家:“宋大人?”
宋晋收回目光,往书房去。
书房里正凝眉看信的男子一身粗布白袍,一眼就能看出是常穿常洗的,衣领和袖口处都磨薄了。通身上下只一根木簪簪发,却自有其不凡的气度。
四十五岁的年纪,已早生白发,眉间也有了一道展不开的皱纹。却依然是让人一见便会屏息的人物,无论是粗布还是简陋的木簪,是白发还是皱纹,都难掩他俊美的事实。
礼部尚书慕元直。
年轻时的好风姿,让人遥想。
他这一辈的人,看到慕元直,不少人依然会想起二十多年前这位点探花的情景。进士游街那日,这位探花郎一出现就惊艳了半个京城。之后每届探花郎,都被人拿来与慕元直比,都道不如也。
如此持续许久。直到宋晋的出现,再现当年进士游街的盛况。
宋晋进来,无声行礼后即退在一旁,并没有打断书案后正在看信的人。
慕元直从信中抬起头,没有说别的,直接把信递向了宋晋。
宋晋恭敬接过。
慕元直目光落在宋晋身上,见他近乎一目十行,很快看完。
“子礼怎么看?”
“国朝幅员辽阔,再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也难以避免有地方遭灾。仔细算起来,真正需要朝廷拨粮救灾的只有青、宁、顺三个县,并不算太坏。”
“这个时候,子礼觉得当救?”慕元直目光依然落在宋晋脸上,问。
宋晋抬头,迎向了这位一手提拔他的人。也是当时会试的主考官,可算他的老师。
恭敬回道:“民有灾,自顾不能,自然当救。”
慕元直看着他没说话。
面对老师的目光,宋晋不躲不避。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