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杨桓对这个名叫薛铮的男孩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每个月的上弦之日,他才把薛铮唤进剑室,但既不会教他招式,也不检查他的剑术修习进度,只让他自己陈述感悟和体念,等他长篇大论地说完了,再出声点拨一二,引导他自行参悟。
薛铮从五岁起,就自己去主峰的藏经阁搬来各种典籍,看完以后就呆呆地瞧着崖下的大海,看海潮波涌,千涛拍岸,或是仰天瞧着悠悠白云,寂空明月。
十三岁时,他悟出了自己的剑法:碧海潮生剑,一共九招,一招比一招磅礴,一招比一招恢宏,奈何人小力薄,最后四招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效力。
但前面的五招,已经基本没有人能抵抗。
他被誉为明月宗有史以来最有天分,最勤勉的剑术天才,身为明月宗这一代指剑峰峰主杨桓的入室弟子,薛铮本人很低调,但随着上门挑战而又铩羽而归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崇清洲乃至中州大地。
夕阳西下,这位几乎未尝过败绩的少年闭着眼睛,盘腿坐在指剑峰峰顶凸出的一块崖石上,膝上横着一把铁剑,一坐便是两个时辰。
薛铮的剑很平常,就是一把普通玄铁铸造的三尺长剑,既不轻薄也不厚重,模样普通,但他十七岁过后,整个崇清洲无人不识这把剑,更无人敢小瞧这把剑,明月宗掌门颜渊数次赏下珍奇宝剑,都被他婉言谢绝。
云散月明,天溶海色,指剑峰上一片寂静,天地间只有海潮声声,空旷而辽远。
一日前明月宗掌门率几位峰主去了风盈岛参与崇清洲每三年一度的论剑大会,白慕山上只有杨桓留守,他去了主峰承剑峰,指剑峰上就只留了薛铮和十几名外室弟子。
外室弟子居于指剑峰下,未得召令不能上峰顶,薛铮独自坐于崖上,岿然不动,如同峰顶上一座融入夜色中的雕像。
他双眸紧闭,仔细辨认身下滔滔海浪的声音。
海浪席卷而来,乍一听似乎千篇一律,但每一次的浪高、水花飞溅的范围、拍打海岸的力度,退去时与下一波浪潮的融合,都是千差万别。
这些细微之处,都是他潮生剑法变幻万端的灵感之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