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里也有后世的典故,不过比《三字经》少得多,这本他交给了韩非和李斯,将类似“绮回汉惠”之类的典故改成当世可知的典,还要切合音韵,颇费了一番功夫。
不过这确实比原本历史上秦国统一后用的《仓颉篇》上口易背。一篇千字文学下来,自然也就掌握上千字了。
现在考试,劈头就是整部千字文!随机挖去一些字句让考生填满。
王义打叠起精神,小心翼翼地用毛笔填字。
没法更改,虽然填空的地方略大,勉强能挤下两个字,但是陈苇这个妹妹除了辅导之外,也有一点在张苍边听来的不算秘密的消息可以教他。
比如说,涂改的试卷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肯定要比整洁的试卷得分更低。
王义心中哀叹:要是用竹简考试还能刮掉错字呢,这纸可真没办法了。
他唯有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学了也不过三年的毛笔,写下不那么好看但力求清晰正确的字迹。
这五页纸写下来,感觉比做了几页数学题还累。毕竟铅笔字他抠了一点馒头去擦,大致也能擦干净。而且听妹妹说数算卷虽然也有卷面分,但重点还是看做出来的结果,不像文字卷扣分厉害。
五页写完,就是近一年在启蒙之后,学的一些文章的简单默写。这部分考完,最后是实践题,倒也不复杂,不过却是他们这些考生几乎没有经验的事情。
都是些县中亭里的实际问题,考卷上给出律法,然后问某事应当如何处置。他们还没有学律,这是嬴政让人出题时加上的内容,为的是看看这些考生是不是听得懂人话。
嬴政在后世虽然没有刘彻那么广交好友,但各种工作往来,旅游问讯,乃至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也加了一堆好友和群。
经常看那些考上编的在群里哀嚎,问就是不知怎么招进来废物一样的新人,人话都听不懂。
轵道亭是个试验场,这些普遍十六七岁的少年也只会分去做一些佐吏,连田典里典这样虽地位不高却也要独自主事的小吏都不会让他们做的。
但不管如何,总归也是秦吏。不会的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