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花样的毛衣,一个月就能有一百多甚至两百钱呢。
这只要领了毛线,有几根木针竹针就能做,不像纺织,家里至少要有钱添置纺机和织机,没点家底根本赚不到那个钱。也不像刺绣是个精细活,一般人家的女孩根本学不来。
对穷人家来说,时间不算钱,不织毛衣也是白耽搁了。
也有手巧体弱的男人私下里学的,不好意思叫人知道,只让妻子女儿和老母亲说自己织的,拿出去换钱。
魏商最近这段日子手不释卷,又走访了不少人家,渐渐明白了书中所讲的道理。
朝廷是花了不少钱,但现在已经看到钱回来了。这年春上,匈奴再次入侵,早知此事的刘彻没有让原本没用的辽西太守上任,而是将上回随军出征又犯事成了平民的李广提前任命回来了,做了上谷郡的太守。
专职守城的李广确实可以的,没让魏商和赵常这几个月的工作成果被战争给破坏了,早有准备的汉军再次击退了匈奴的攻势。
而在这样紧张的局势下,那些个相熟部落与上谷郡的生意就一直没断过,只在两军交战时暂时停了运输而已。
无他,利益驱动耳。
利益一是来自于茶叶。自从刘彻回来推动茶叶贸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渐渐发现茶叶的好处,开始追求与汉朝的贸易了。
上谷郡这条商路原本就是建立在茶叶基础上的,能买到茶叶的这些部落,一转手就是几倍的收益,根本不舍得放弃。哪怕他们自己的儿郎也被抽去与汉人作战,死在汉人手上,这生意都不肯断的。
加上从数月前开始,汉人不再只要马匹,竟然要那些没什么用的羊毛,还可以拿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被称为碱的东西去换。
这可比马便宜,还不用卖羊,他们当然更愿意了。
于是他们又做起了羊毛的二道贩子,乐滋滋的拿羊毛和马匹换了茶砖回去,倒手给远处的部落,给自家换来更多的牲畜。
不过,也就到了夏天吧,战事停了,汉人那边却又将羊毛制品卖了回来。
部落的小王将脚洗干净,踩进了针织机编织而成的羊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