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他就说天子用来种嘉禾的地,怎么还会有那样的下等田。
这么看,这位国公次子倒是认真做事的。胡人拿来的异域作物,确实要先这样试种才知道习性,更不能只用上田种植,把精心伺弄的产量当作寻常就能得到的。
“克明已经看到了?”李世民顿时觉得史书一点也没错,房玄龄来了几天已经把事情都接过去了,除了开始忙了两天之外,后面把公务完成了还能闲半天到地里观察农作物长势,还能空出时间给自己读书。
现在杜如晦来了,刚到又来他庄上看玉米收割,就中间这点时间都已经把公事抓在手上看在眼里了。
果然都是能臣,太精明强干了。
他现在戴了八百米厚的滤镜,看房杜仿佛他们自带闪光,并且他这么想的,就这么夸了,又说:“平时称我二郎便好。”
杜如晦又看了看房玄龄,房玄龄看了看他。
嗯,他真的懂了。
“看,这就是玉米。”李世民松开手,指向前方的玉米地。
两人放眼望去,果然是一种陌生的作物。李世民已经吩咐人去将之前成熟收下来的玉米取过来,有玉米棒,也有已经晒干剥下来来的玉米粒。
他和另两人带回来的各种粮食种子都是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不特别追求高产量。再高产的种子,到他们的时代里,没了化肥,根本达不到上限,不如追求在没农药的情况下抗病抗虫抗灾性强一些。
反正这些不算丰产的老种子,种出来的平均亩产在现在看也很高了。李世民现在都没达到它们的上限,因为农技还跟不上,农民还没有摸熟它们的性子。要是放到全国,产量得更低。
所以他才要现在就拿出来开始教人种。
嬴政跟刘彻还好一点,他们用国家的力量推行育种,李世民可不敢信杨广会在意这个,所以他挑的种子还是能自留种的,虽然也会退化,但农人自己好好挑种的话,退化得慢,退化程度也低。
玉米的产量在试验田也有四百多斤,推广拉低的话,估计也是两三百斤的样子。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