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山东邹平会仙山),号知世郎, 举旗反隋。
天下动乱也揭开了帷幕。
但东都洛阳波澜不惊, 繁华依旧。房玄龄与杜如晦组织人分别种下了土豆和红薯。
他们的上司李世民很放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请了个长假, 离开了洛阳城。
这事他没瞒着人, 好些天前就嚷嚷着种地气闷,想出去看看。长孙晟虽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但还是给准女婿打掩护,仿佛无意地透给了杨广。
换成别人, 杨广可能会不满, 换成十三岁的李世民,杨广觉得天经地义。
并且他代入自己, 觉得虚岁也才十三的孩子成天拘在地里看人种地,实在是气闷无聊。于是金口玉言, 叫长孙晟告诉李渊,给孩子放个假透透气。种地那点事有人盯着,李世民完全可以不必在那守着。要不是今年他有正事,都想叫李世民到江都去陪他玩了。
李世民便得了假,跟着父亲去打猎了一回,然后借口要游学,跟父亲要了些孔武有力的家仆部曲,挑了四个庄子上的学生,一起离开了洛阳。
李渊其实是不太同意的,他还太小了,怎么能没有长辈带着就出去了呢?
但窦夫人说服了他。
“郎君七岁就继承了唐国公府,这些年为了不堕家业是如何努力,妾身都看在眼里。如今郎君重得陛下信任,李氏有了再起的希望,毗沙门将来继承唐国公府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可我们还有三个儿子,三郎孱弱,四郎性躁,只有二郎有郎君的风采。他们几个的出路,恐怕都要看二郎啊。郎君心疼二郎,妾身也心疼,但他这般年纪得了陛下青睐,不磨砺又怎么能行呢?”
李渊叹了口气,同意了妻子的意见。他这一脉人丁单薄,他生了五个儿子算是开枝散叶了,但是三郎病弱得随时可能夭亡,四郎从小看老估计不是有出息的,只能起到继续开枝散叶的作用。
想父子协力振兴家族,确实只有大郎和二郎能作期待。
哦,还有个五郎。五郎是庶子,李渊不到不得已,有资源也不会给他,所以没考虑他。
现在大郎年纪不小了,放眼望去在同辈人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