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这样的路看看效果。统一之后就知道要不要继续了。
沿着这样的大道进入咸阳,住进装了玻璃窗的客舍,一众人休息沐浴学习礼仪。有三人得见秦王,留在咸阳为官。其他人一人发了一套秦律学习,安排到了不同的地方。
若是嫌地远职低,也不勉强,秦王甚至给他们赠送了来回的路费,还有一面小圆镜,保存好回去卖掉,那家业都可以立起来了。
众人议论纷纷,最后竟是连分到巴蜀的人都没舍得走,一边把小圆镜塞进包裹,一边嘟囔着:“这宝镜够买我一条命了,先把事做了再辞 ,才是君子之风。”
吴林呢,怎么也没想到,他一个好好的道家门徒,居然和学阴阳的吕定,以及一个不熟的单独考了数算的士子分成了一组,一起负责修建从函谷关到新郑的官道。
因为他文章里写了修路吗?
不是啊,他就是瞎写的,他根本不会修路啊!
吴林去领了一应物事,做了简单培训,虽然知道只是让他处理公文,但还是两眼无神地上了车,摇摇晃晃地去了函谷关外的工地。
没关系,他劝自己,顺其自然,顺其自然而已。
相比吴林这一路,费济在路上花的时间就长了,他一路北上,到了与匈奴接壤的长城之外。
但他本以为越往北境,路上同行的车马就会越少,戒备也会越森严。谁知与他同行的车队竟然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分开。
半路时费济特意去打听了一下,他自己家也做买卖,很快便跟货主搭上了话,得知他们卖的货名为“茶叶”。这他还真知道。
前两年,他家就从生意伙伴那里听说秦国在跟匈奴人做茶叶生意,用茶换牛羊马匹。但那时匈奴人买得不多,别国有人去试了试那茶叶,并没觉得有多少前景,所以他家也没有尝试。
怎么,现在这竟成规模了吗?
他从驿站出来,打听着找到了货物的最终流向,一个大型货栈。找了个已经卸完货的车队管事。
“怎么把货都卸在这里,不是卖去匈奴那吗?”
货主大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