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没数的也是他们李家人,莫非这是他家遗传?他得经常自省才行,不能遗传这个坏毛病。
看李道宗还特别认真地等他回答,李世民按着他肩膀把他拨了半圈,指了指门外,道:“你现在就去找罗士信,让他上马与你一战,只要能打个平手……不,只要能撑上三个回合,我就让你带兵。”
还好李道宗不是真没数,一听这个要求就蔫了,也不要求带兵了,乖乖跟在他身边学习军务,闲时还会带李智云去毛纺厂假模假式的巡察一下,代替李孝恭去吓唬觊觎他们李氏产业的地头蛇。
毛纺厂已经开始产出了。尽管纺机才两台,梳毛机也才四台,针织机更是没空做呢,但商队运回来的羊毛已经肉眼可见的在减少,要不是又运了两趟之前积压没运回来的,恐怕这会都见底了。
其实还是要突厥人自己运过来才方便,但现在要借这个名义经常让商队去突厥内部收集情报,也只好控制产量了。
不过八月再过去,魏徵就打算让突厥人自己送羊毛过来。他去上两趟,以后就不必以商队的名义了,只以李世民的名义去向义成公主送礼物就可以,也不必跑得那么勤。
所以机器还在生产,一台一台地投入使用。到八月魏徵再度出发去见义成公主的时候,产能已经扩大到原来三倍,半个善阳县的贫家妇人都在为李世民织毛衣。
这个时候,李世民还没见着利润。天气正热着,正常人不会买毛衣穿,织好的衣服和围巾手套羊毛袜等小件都屯在仓库里,等着入秋后发卖。
不过他送了些样品回长安和洛阳,反响不错。隋朝上层本就是北朝的军事贵族,胡汉文化交融,对这种毛纺物接受良好。
钱哗哗地流出去,还没回头,好在有族里出钱,厂子还能运转,付得出工资。
现在支持他训练骑兵和买盔甲的钱,一小半来自于他在这里也开了个煤球作坊,大量制作蜂烧煤发卖,一大半来源于他的坩埚炼钢。
隋朝允许民间冶铁,交税就行。李世民走精品路线,马邑除了煤和铁之外,还有石墨与粘土出产,正是用坩埚炼钢的天选之地。石墨坩埚炼钢不能做大件,但是制成的武器都是中高端的货色,价格高昂。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