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他看好这两个堂弟,所以愿意先问一问他们的意见。李世民其实有点可惜,如果不是三姐身体不好,他担心出海远征会让三姐回不来,这个机会他本来想给三姐的。
毕竟倭国大体的气候与大唐还算相似,不像南方地区会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可惜就是海路难行,三姐按原历史还有三年的寿命,现在控制着血压大概能带病延年,但他真不敢叫姐姐去出海。
至于五郎,这个算是他亲自教养大的弟弟,他还要倚为助手,舍不得放外面去。
李道宗一挺身,抱拳道:“臣愿去!”
李道玄不甘示弱,紧跟着叫道:“臣也愿去!”
他们可能年轻冲动,但他们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看到了机会。从遣唐使那里,他们可以模糊地知道倭国是一个地方不算小,土地与人口都颇为可观的所在,虽然风俗古怪,但并不完全是个化外之地。
现在朝廷封王,早就没有汉朝早期诸侯王的权力了,更不要说西周,他们想都不敢想。
像他们这种旁支的李氏子弟,封了郡王,能有实封千户就很不错了。西周那样的分封是什么概念,那是真的国君啊!
李世民只可惜三姐不能去,没有考虑过李智云,也不光是因为他在国内还要用。还因为李智云是他同父的亲弟弟,能够在国内得到好封地,放他去倭国不像是赏,倒像是罚了。李道宗与李道玄这种旁支在国内能得的好处可没这么多,实封千户也得他们能独自领军立功才行,不然也就几百户。
倭国开始苦一苦,现在的意思当然不是把整个倭国都封给他们,但肯定也不会亏待。他俩年纪小,好好经营几十年,就是实实在在的开国之王了。
也顾不上回去细想商议,两人一冲动,当即就应了下来。
李孝恭年长些,心有所动,但没见李世民点他的名,便没有出声。实际上李世民也是觉得他年长,能力出众,想让他去别的地方。
李世民知道这其中的麻烦事还很多,怎么名正言顺,怎么倭人的部民引诱过来种地做工,都不是李道宗兄弟俩现在能想到的事,也不急,笑着夸了他们两句,又对其他人道:“诸公不要只看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