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做事了。
李世民恋恋不舍地挪回去,重新投入案牍文卷之中。累是不怎么累的,他把活都分了,自己这里是汇总,身为一国之君他总得对天下事有个谱,而且有些事他是着重关注的。
但他绝不干揽权于一身的事,这个是他纵观历史得出的结论。集权要么就像老朱家,能干的老祖宗精力旺盛,一手包办,子孙实在顶不住,不得不把权力重新分出去。要么像爱新觉罗家,倒是真挺成功的,但是好像也搞得整个国家没什么活力了。
至于怎么平衡,大概是平衡不了的,尽量做好就是了,该变法的时候总归要变,看后人贤愚了。李世民反正是想开了,也不晓得嬴政和刘彻有没有想开。
长孙琰先做完了事,跟他说了一声,去带他们的阿鸾和伯劳玩去了。李世民不多久也完工,伸了个懒腰正要去看看,魏徵又入宫了。
嗯,应该是来禀报安置那些孩子之处的进展。这事是挂在皇后主持的慈善事务下,但实际上是以“让这些父母无力抚养的孩童学到糊口的本事”来办学堂。
除了慈善,还有工厂以培养学徒为名办的技校,这两者都是李世民暗渡陈仓的手段。所以他又以支持皇后的名义,从私库中拨款。现在已是贞观五年,先前培养出来的孩子长成了少年,没什么前景的已经去了工厂和乡村做事,或者留下来做小老师。每年都会有新的孩子入学。
老师多了,于是今年又扩大了招生,像陇南这样人口本就不密集的地方,今年也去招生了。李世民便增加了拨款,以建造新的学舍与宿舍。
还让魏徵去督办,务使这件事落到实处。
正要让魏徵入见,又有人来报,太上皇唤他去苑中。
有人献了只好鹞鹰,太上皇叫他去看呢。
李世民马上蹦起来——他是把事情分给人做了,但是工业这个大怪兽刚刚出笼,别人都是从他这里学,才开始学到一丁半点,没有他认识深,所以他登基之后对刚起步的各个工厂盯得非常紧,一年都没多少时间出游打猎了。
鹞鹰啊,他养的鹞鹰老养着没有发挥的机会也可惜,他就借给李智云玩了。
嘿嘿,父亲那只如果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