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也在王陵之下,是到了沛县做亭长之后才算独立出来。但没多久,他就离开了沛县。
所以王陵作为游侠头目本地大豪的声望是独一无二的,愿意跟他走的人很多。王义都不得不找王陵说一声,让他劝劝,人都跑了他沛县还怎么发展啊?
种地本来就缺人了,他还想开新工厂和作坊呢,就瞄上这些不乐意种地的青壮汉子了。
王陵劝了一堆,又安排了新顶上来的小弟管他们,才算把这摊子事解决了。
这么一搞,吕文现在连送女的合适人选都找不到了,天天在家长吁短叹。吕雉也很茫然,见父亲如此多日,实在忍不住了,向父亲询问:“兄长也是自幼读书,粗通武艺。父亲天天想着在沛县寻人依靠,为何不让兄长去参加吏考呢?”
“你懂什么,现在哪是那么容易考的。”吕文斥道,又复叹息,“不是当年了,当年秦国初治天下,处处空缺,凡是去考的多得了官职。现在空缺少,报考的又多,录上的便少了。再者,现今沛县就算走了些人,也从下面提了人补缺,转眼就没了空职。你兄长就算录上了,也要去外地赴任。”
他在老家待不住,便是因为仇家势大。秦律虽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顾到,单父县就是如此。当初单父县吏考,吕家和一些人家一样在观望,没去考。后来想考,试卷却不再送到咸阳,只在地方上筛选了,这就给了人做手脚的机会。吕家得罪了人,自然考不上。
不然,吕文觉得自己的次子或许是真的不行,但长子不应该的。再后来就不好说了,就像他告诉女儿的那样,吏考越来越难,空缺还少,即使能考上郡里组织的,也得去外地任职,于是长子也放弃了。
现在一家避仇搬到沛县居住,就更不能让儿子离开了。他一个外来户,没有亲族相帮,亏得还算有些钱财,加上两个成年的儿子,勉强能立住脚。若是儿子再去了外地,一个外地小吏能在本地有什么威慑力,他家还不让人欺负死。
便是县令公正能护着一二,还有家里的事呢。他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儿子帮手,他怎么把家业管下来,靠他一个老翁天天家里地里的看着吗?
光是雇人耕地,协调商量租借铁牛的事,两个儿子腿都要跑细了。换成他带着次子这个不成器的来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