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篱也点头赞同,“沈沐不过是一个哥儿,却是比汉子更有决断,更有魄力,沈家有沈沐,实是沈家之福啊。”
关于沈家哥儿,皇帝也早就让人调查过了。这位沈哥儿也算得上是个奇人,他能在沈家日薄西山之时站出来,不惜以一个哥儿之身抗起沈家的重担。他年纪轻轻刚接手沈家就能以一己之力整合整个彰铭府的商贾,还能倾尽全力襄助官府,为旱灾中的百姓尽自己所能。可谓是有着极其难得的赤子之心至诚之道,试问这天下能有几人做得到?
刚刚沈沐想也不想便答应去往北地,确实令皇帝吃惊不已,沈沐并不是不知道北地之行的艰险,可他却答应得如此决绝,竟令他有一丝动容。
“沈沐一个哥儿,的确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陛下,对于陶郎君刚刚所说的,可有什么想法?”魏东篱问。
皇帝皱了皱眉,“他所说虽好,可是先生想过没有,如果鼓励商人行商,必然会有更多人趋之若鹜,我们大衍朝以农为本,要是都去经商,这田地荒芜又该如何?”
魏东篱似乎早已经想过这一点,点头道:“确实需要防备这一点,不过,有一个法子,臣琢磨着还不错。”
皇帝闻言也勾起了兴致,“什么法子?”
“不仅鼓励经商,也要提高生产力。”
皇帝侧目,“这也是那个陶溪提出来的?”
魏东篱笑眯眯的道:“陛下英明。”
皇帝也感兴趣了,“先生说来听听。”
魏东篱点点头,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一国之繁荣,离不开政令,经济,文化以及军备。而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库空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当然最后这一句,魏东篱却是没有往外出说。
皇帝自然明白魏东篱的意思,面色也有几分沉重。大衍朝赋税本就不算多,这些年来,因为北方的战事,还有频发的水灾旱灾,国库拆东墙补西墙,早就已经入不敷出了。否则他也不会焦虑难安,急于改变北方的现状了。
魏东篱看了一眼皇帝,继续说道:“其实陶溪说的没错,地方上的繁荣,离不开商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