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的土地,江无眠看了一眼犁沟,“木质犁体太钝,破不开土壤,换成铁犁。”
水田比阻一向很重,正常旱地都破不开,遑论水田。
打造铁犁迫在眉睫。
然矿脉开采需要时间,等能推行时,铁矿应能供应上。
做记录的赵成频频点头,“卑职估算,换成铁犁,能去掉木质机架,不耽误耕地。”
江无眠沉吟片刻,上手一推,亲自走了一趟,道:“若能换成铁犁头,底部再增加几个犁体,同时耕种,牵引力是否足够?”
“同时耕种?”
赵成一愣,不管是两牛一人的耦犁,亦或者是直辕犁、曲辕犁,它们全是单犁体,只能同时作用一行,无法实现多行作业。
铧式犁的优点在于此处。
尽管它需要牵引力,牵引不足还要人力推动,对比曲辕犁更加麻烦,但它是工业社会的智慧成果——从单行作业发展成多行作业,节省劳力和重复工作时间。
节省出的时间可以做副业增加家庭财富,或者再去开荒耕田,扩大耕地面积。
当土地增多,粮食总量会增加。有富足的粮食,百姓的存活率提高,加之如今算是太平年间,人口出生率会提高。
这样一来,会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干活。
江无眠在一定程度上夸大铧式犁的作用,但只要后续治理能跟上,增产丰收不是问题。
赵成蹲在水田犁旁边,看了一眼原始图纸,又在机架附近沉思许久,“活动机括,能做。”
不过五日,崭新出炉的木质水田犁又出现在众人面前。
因为县衙后院摆弄不开,于是叫上人一块抬去试验田。紫云英要翻压,刚好用来试犁。
衙门口撞上了周、杨二人,不好明目张胆排挤,遂喊上两人一块去了田间。
周全比上次见面更沧桑,杨林是颓废,各有各的惨处,相同的是不变的黑眼圈。
不过数日,杨林心中恨极,他曾打算借口不上工,但一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