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话音一落,户部尚书余尚书出声道:“陛下,漠北、江淮两道、边疆、关中等地秋收结束,税银税粮亟待入库,岭南道晚稻种下,因行省免税粮,仅有转运仓、预备仓两仓购入新粮。”
余尚书扔了个话头,除岭南道不算税收外,其他各道的粮食都该入仓报税了。
减去路上需要的时间,各地报到户部汇总时就该到年关前了,到时朝中各部忙得脚不沾地,恐是没时间核算。
他是给在场的提醒,快点搞定税粮,别卡着封笔的底线送账簿。
建元帝“嗯”了一声,“秋收后农闲,至来年春耕尚有半年。诸位爱卿看过《报告》,冬日之前不耽误肥料制作,过半年,正能赶上春耕。谁想一试?”
关于肥料的南北差异与作物差异,朝中讨论一月,最终选了折中法子,类似江无眠准备的试验田,找个地方试验肥料。
《报告》里面提到,试验出的肥料有针对土地的,针对水稻秧苗的。
北地不种植水稻,那就用基肥肥地,地养好了产出也高不是?
相对而言,水稻更麻烦些,紫云英绿肥种植、水稻各时期追肥,都有讲究。
根据纸上经验种植,总有力所不及之处,最好是去韶远县请个擅长此事的来。
余尚书将他的想法道来,“肥料制作之法,全县皆知,县衙上下更是熟手,不若请人巡视一二,过错之处,及时纠察。”
武将行列里的薛文嘴角一抽,请人过去看着?
那也得有人才行!
来前他还听江无眠道,韶远县人太少,外面还有地能开荒,可照顾地的人手不够,无奈止步于此。
搭建码头、船厂建造、修建私塾用去大部分人手,民兵训练进入第二阶段——水性培训,抽不出多余人来。
七岁以上的孩童不分男女即将全部进入学堂,眼下正漫山遍野找紫云英、收集草籽,扒树皮割草捡破渔网攒够了送去造纸作坊,那地方正要这些东西造纸。
水力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