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天生天养就意味着没成本。价格自然要低一些。
到了镇上,张老头去东市看毛驴和磨盘,张希瑶则去给饭馆送凉粉,顺便问李掌柜,收不收知了猴。
李掌柜点头,“收啊。不过咱们只收新鲜的,坏的不要。”
张希瑶忙道,“肯定是新鲜的。我在晚上把它冻好。第二天送过来。你看可行?”
李掌柜颔首,“只要不坏就行。那些贩子送过来,咱们也都是冻起来。这东西不禁放。”
张希瑶眼睛一亮,觉得又来了一门生意,“你要多少个?”
“你有多少,我就收多少。这东西差不多一个月就没了。我们提前冻起来,可以多卖一段时间。”
张希瑶问了价钱。
得知一文钱五个,张希瑶觉得这生意可做。村里的孩子都是自己烤着吃。要是她收购,他们肯定乐意卖。
她回去后,就将知了猴的消息告诉张婆子。
张婆子果然高兴,“一文钱五个?那咱们怎么收?”
“咱们回去的时候得带冰回去。还得用棉被给包裹起来。这样防止冰化掉。冰的成本不低。咱们也得赚钱,一文钱收二十个吧。”张希瑶算了一笔账。
如果一晚上收五百个,她的成本就是收购价25文再加上冰20文,总共45文。卖出去是100文,他们赚55文。
如果一晚上收一千个,她的成本就是收购价50文再加上冰20文,总共70文。卖出去是200文,他们赚130文。
商人向来无商不奸,她不可能做亏本买卖。
张婆子觉得可行,“就按你说得办。一文钱二十个,估计村里都抢着去逮。”
这可是无本买卖!只要花点时间就能买。
张希瑶觉得家里人也可以逮,“阿奶,咱们买个灯笼吧。让大郎几个去山上摸知了。”
张婆子只要一听到花钱,她就肉疼,“灯笼全是纸糊的,你提着它,纸被树杈子戳到,很容易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