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未下川郡,还宜速为收复。
城下之日,府库钱粮,即以其半犒军,毋得骚扰百姓。
又访有汲郡隐士甄济,及国子司业苏源明,向在东京,俱能不为贼所屈,志节可嘉。
其以济为秘书郎,源明为考功郎知制诰,即着来京供职。
其降贼官员达奚珣等三百余人。都着解至西京议处。
原来那甄济,为人极方正,安禄山未反之时,因闻其名,欲聘为书记。甄济知禄山有异志,诈称疯疾,杜门不出。及禄山反,遣使者与行刑武士二人,封刀往召之,甄济引颈就刀,不发一语。使者乃以真病复命,因得幸免。那苏源明原籍河南,罢官家居。禄山造反之时,欲授以显爵,源明以笃疾坚辞,不受伪命。肃宗向闻此二人甚有志节,故今诏中及之。当时军民人等问诏,欢呼万岁,不在话下。且说秦国桢与罗采宣谕既毕,退就公馆。安歇了两日,即便相约同往访候罗氏素姑。遂起身至兰阳县,且就馆驿歇下。
至次日,二人各备下一分礼物,换了便服,屏去驺从,只带几个家人,骑着马来至白云山前,询问土人。果然山中深僻处,有一修真观,名曰小蓬瀛,观中有个老节妇,在内修行,人都称他为白仙姑。土人说道:“这仙姑年虽已老,却等闲不轻见人,近来一发不容闲杂人到他观里去。二位客官要去见他,只恐未必。”罗采道:“他是我家姑娘,必不见拒。”遂与国桢及家人们策马入山,穿同越岭,直至观前下马。见观门掩闭,家人轻轻叩了三下,走出一个白发老婆婆来,开门迎住,说道:“客官何来?我们观主年老多病,闭关静养,有失迎接,请回步罢!”罗采道:“我非别客,烦你通报一声,说我姓罗名采,住居长安,是观主的侄儿,特来奉候姑娘,一定要拜见的。”那婆婆听说是观主的亲戚,不敢峻拒,只得让他们步入。观中的景像,果然十分幽雅。有“西江月”词儿为证。道是:
炉内香烟馥郁,座间神像端凝。悬来匾额小蓬瀛,委实非同人境。
双鹤亭亭立对,孤松郁郁常青。云堂钟鼓悄无声,知是仙姑习静。
那婆婆掩了观门,忙进内边去通报。少顷出来,传观主之命,请客官于草堂中少坐,便当相见。又停了一会,钟声响处,只见素姑身穿一件蓝色镶边的白道服,头裹幅巾,足踏棕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