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后来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上海在197年的保卫战中城市遭到毁灭性的创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被摧毁的世界大都会。
据《申报年鉴》记载,上海在197年有4998家工厂、作坊的设备被炸毁破坏,丧失了70%的工业能力。
有意思的是,日本军队占领上海的绝大部分地域后,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却成了难民躲避战火惟一地方。
197年日本还没有公开跟美国、英国、法国撕破脸皮,这个国家是中立者;他们在上海的租借日本人自然不敢侵犯。
这样以来,大批难民便就涌进只有10平方英里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人口一下子从150万猛增到400万;数万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在最寒冷的冬天,上海街头发现了1万具尸体。
淞沪会战爆发后,杨树浦、闸北、沪西、南市一带均被日寇占领,但黄浦江沿岸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尽管被日军包围却并没有被日军占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大权依旧操持在工部局手中。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对外交通一直保持畅通,对内交通更是配套;进出口完全自由,形成自由商品市场;成为一座特殊的“孤岛”。
孤岛的范围东至黄浦江,西至法华路、大西路;北至苏州河,南至肇家浜路。
这一区域跟日军占领区只是一条苏州河之隔。
一边是炮声震天的战场,一边却是笙歌达旦的舞场;这种畸形的情态,只有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出现。
每当夜幕降临,租界内彻夜通明的电炬透过幽暗的夜空与闸北的战火连成一片;映红了半边天。
闸北四行仓库谢原晋的保卫战枪声密集,租界内舞场上的爵士音乐却令人醉迷。
所有被困在孤岛上的人似乎都在破罐子破摔。
孤岛的长度恐怕只有机枪子弹射程那么远,而危机却像海浪一般汹涌澎湃,浩瀚可怖。
租界乃至整个上海城的生活处于极其颓废的状态,即便是暂时掌握权力的那群人;也会感到生活索然无味,根本不值得期待。
所有的理想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