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关锦璘巧用麾下兵(4)
各路人马陆续来到会议室坐定,关锦璘登上主讲台以说了一段开场白。
“现在是199年的冬天,距离新一年1940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但我们的大后方的兄弟姐妹还要走出去四处奔波!
“从情理上讲,我们是丢家带口;违背了中国人上千年的风俗习惯——猫冬!
“然而一言以蔽之,抗击事业大于天;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一切都是空谈!
“抗日事业是神圣的,我们要为前线的将士筹物捐钱。
“如此讲话似乎有点庸俗,但人生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再高贵的人恐怕也离不开七样东西;大后方的兄弟姐妹除过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还得加上制造枪支弹药,供给前方的将士打鬼子!”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种掌声几天前在这个地方响起过;现在重新响起来使人觉得更加亲切,更加震撼心灵!
别开生面的是,今天的掌声跟几天前的受众群体不一样。
前几天的受众群体是大后方连以上军官、大后方总都督公署和天宝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即便没有文化也不乏阅历广博者。
而今天的受众者是一帮马车车夫,鸡公车夫,以及康素素那样的火头军、勤杂工、大后方物资供应的保障者。
这些人本是一帮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从五湖四海走到大后方来。
走到一起来的马车车夫、鸡公车夫、后勤保障人员依旧干的是下苦活,但这种下苦活跟黄土地上的劳作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黄土地上的劳作是农耕社会的真实反映,农夫们守着一亩二分大的土地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却不能维持温饱,还要受强盗土匪的欺负。
大后方就不一样,这里进行的是工业建设;从黄土地上转移过来的农夫尽管干的还是苦力活,可再用农夫称谓似乎不是很恰当;换个称呼叫做城市体力劳动者似乎更为确切!
城市体力劳动者下苦的含金量也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