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分子的带领下,一些匈牙利部队发动了独立运动,其他匈牙利境内的部队要么被俘虏,要么被裹挟,在逼迫和利诱下参加这场自杀式的行动。匈牙利人真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热血青年们完全不考虑实际,且不说匈牙利本就势单力薄,还有半数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已在其他地区被看守,监控。余下的这四万人,也不是铁板一块,鲁道夫相信忠于皇室的匈牙利人也不在少数,至于那些斯拉夫人部队,战场上不立即倒戈都算是上帝保佑了。
可即使这样,军队也已是迅速进入了战时状态。迅速平定内乱,是所有人的共识,甚至包括匈牙利那些老谋深算的贵族,此时担心的还是战火是否会对他们的庄园造成破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年青人去换取更大利益,亦如他们在1866年那次趁火打劫。
这支匈牙利人的乌合之众开赴到了边境,而他们保卫的那些人,此时仅仅是作壁上观,一边看着奥地利的笑话,一边等待着这支义军的灭亡。
战争终究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斐迪南大公接任了武装部队督察长,他逐步侵吞了老皇帝仅存的权力。他和康拉德计划逐步撤换掉十六个军的军长,拔掉旧势力,换上自己的人。
匈牙利边境的肖普朗城重兵云集,帝国军队在莱塔河西岸集结,决战一触即发。匈牙利叛军虽然有孤注一掷的决心,但他们也明白,输掉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仗,军队会立刻瓦解。
参谋部也拿出了狮子搏兔的准备,若是不立即击溃这些叛乱者,陷入内战的泥沼中。或许俄国人迫于压力,不敢在巴尔干浑水摸鱼,但没有人会忘记,他们的“盟友”意大利,对南蒂罗尔的诸省窥窃已久。
这对貌合神离的盟友,自意大利独立战争就已经结下了愁怨,后来的1866,不论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在库斯托扎战役以寡敌众,还是利萨海战的仓皇撤退,都给意大利留下了深深的耻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多次的惨败依然没有打醒他们,或许在意大利心中,他们依然是那只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
奥匈帝国的总动员已经开始了,鲁道夫临危受命,接到了23步兵团代理团长的职务。这是一个各民族混编而成的国防军团,匈牙利人占据一半,其他两营,一个是奥地利营,一个斯洛文尼亚营。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