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莱德。
英国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再登陆鬼才,海军大臣丘吉尔的策划下,他们要在达达尼尔海峡发起登陆,然后一举攻占伊斯坦布尔,迫使奥斯曼退出战争,即能打通黑海,给俄国提供支援,又能为巴尔干的小弟们树立信心。
英国人的想法很美好,也很直接。土耳其人已经开始保卫首都了,可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实在是力不从心,他们没有重炮,没有舰队,甚至连水雷都不足,土耳其人不得不去改装俄国人从黑海飘来断了雷索的锚雷。
奥斯曼帝国向盟友求助,德国还在西线的血战中不亦乐乎,牵制俄国的重担就落在了奥匈身上。
大家都没指望奥匈能打通塞尔维亚的铁路线,只要能向俄国人发起进攻就够了。奥匈本来就有反攻计划,现在顺水推舟,预备在2月9日,由27师攻克格鲁代克,打破俄国人的防线,分割敌第八集团军,在第二集团军3军击溃俄国人后,北线的第一,四集团军讲发动全线的牵制性进攻,一集团军负责阻止卢布林的俄国第五集团军南下支援,四集团军将与一集团军夹击俄国第四集团军。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第三集团军,他们元气大伤,不到能否抵挡住俄国兵强马壮的第三集团军。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同盟国已经不允许奥匈退缩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期待着这场战斗。
鲁道夫心里没底,总是担心某支部队临阵脱逃甚至临阵倒戈。这是多民族国家的缺陷,没有了爱国主义或是民族主义的鼓舞,士气经不起打击。
多民族国家也有它的优点,奥匈军队的高层全都信心满满,也不怪他们骄傲自满,奥匈已经彻底破译了俄国人的电文。在密码学上,奥匈出现了大量的天才。
秘密档案局虽然因为雷德尔上校的叛国而颜面大失。但他们的情报工作却完成的很好,奥匈的密码学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在开战后,他们就破译了塞尔维亚的电码。俄国也没幸免,天才波科尼短短一周就破译了俄国人的电码,不过德国人不信,奥匈自己都难以相信。后来彻底证实了俄国的密码已被破译,只可惜前线作战不力,情报全用来帮助第三集团军逃出生天了。
奥匈的电码也是绝对安全的,马可尼发明无线电之后不久,奥匈海军就于1898年进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