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维持士气,霞飞在冬天向香槟地区发起了超过30次进攻,协约国损失惨重,推进了两公里。然后二月,德军又在苏瓦松发起突击,两军陷入了拉锯战,德国人也失败了。德军总参谋部开始设想击垮俄国人,促使英法签署和平协议。
现在谁的日子也不好过。奥斯曼彻底转入了防御。他们在高加索的雪山上向萨勒卡默什进攻,10万大军全部覆灭,土耳其人退守艾斯伦。他们依靠德国的水井技术,成功穿过了西奈沙漠,向苏伊士运河突袭,英国侦察机发现了他们,最后使他们付出了十倍于防守方的伤亡。
英国沿用着对付拿破仑的战术,他们封锁了大陆,然而并没有影响到德国的工业生产。转入战时经济体制的德国爆发了惊人的潜力:
步枪产量:德国854.7万支奥匈帝国350万支法国250万支英国385.4万支俄国330万支意大利240万支美国350万支
火炮产量:德国6.4万门奥匈帝国1.59万门法国2.32万门英国2.64万门俄国1.17万门意大利0.65万门美国0.4万门
德国供应整个同盟国的装备,所有武器的产量它都位居首位。
不久前,希佩尔的战巡和史特拉塞的飞艇还袭击了英国本土。
英国人意识到了现代战争的可怕,他们在各个战线施加着影响。英国怂恿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希腊加入战争,并为此许诺了支援。希腊拒绝了,意大利接受了英法的武器装备,罗马尼亚收到了五百万英镑的贷款。
奥地利必须展示自己的实力,震慑住这两个蠢蠢欲动的邻国。
2月10日,鲁道夫带着他的半机械化部队长途奔袭,在9点就抵达了侦察连所在的位置。
不远处就是俄国军队的岗哨,俄国人已经发现了他们。这么庞大的队伍出现在伦贝格城外20公里,不被发现才是意外。
鲁道夫已经很知足了,得益于空军的压倒性优势,天空的俄国飞机寥寥无几,俄国人忙着和大部队交火,虽然知道有支部队取得突破,但是36团已经入驻俄军后方的沙姆纳。俄军指挥官都认为那里是奥匈的突击部队,没人会想到鲁道夫会直接越过战场,直捣黄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