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还是对捷克的感触最深,它就像一个彻底的谬论。
波西米亚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作为一个西斯拉夫人创建的中欧小国,捷克的历史充满屈辱。在历史上,捷克曾经遭受过三次大规模入侵,第一次是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此间捷克人被迫改奉天主教,将德语作为国语。
然后是德国对捷克的占领。1939年3月15日,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因为战略纵深过小,和斯洛伐克早已倒向了德国,德国军队还没开到就已经宣布接受德国“保护”。德国军队仅仅用了18个小时就占领了布拉格。
最后,也是对捷克伤害最深的,莫过于前苏联的入侵。1968年8月,苏联突然出动50万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起因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运动。在时任捷共第一书记的改革派领导人杜布切克的努力下,捷克通过了《行动纲领》,提出了改革的主张: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这一改革严重违背了前苏联的意愿。放任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做法一旦传扬开去,势必会造成苏联的特权阶层根基动摇。
杜布切克被逮捕,傀儡胡萨克上台,他立刻否定了1968年的改革。随即开始清洗,包括杜布切克在内共有50余万党员遭难,全国有200余万人获罪,约20万人被迫逃亡西方。
鲁道夫叹了口气,这一切还会发生吗?捷克无可替代,它是“奥匈帝国的心脏”,帝国大部分工业都集中在捷克。奥匈的机械、军工、船舶和动力设备全都仰仗于它。
鲁道夫停止了抒情和回忆,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工作。奥匈的工业能力处于世界前列,柯斯达这个名字,此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记忆里奥匈的军工不能说是一无是处,但也没有全力以赴。
战前有过准备,一场军备和国家的改革,奥匈的军队至少能够适应现代战争了。战斗力的增强,战争结果的改变,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鲁道夫下了火车,来之前他只通知了军方的人。没有太多的排场,捷克政府并不知道他的到来。
其实布拉格并非是一个纯工业城市,但战争还是让这里变得更加繁荣。军队在捷克动员的士兵并不多,帝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