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效仿,更别提解释它了。
就像是对于生命的定义。
即便再如何有文字去阐释,去论述,哪怕是长篇累牍地去论述,它都是显得苍白的,无法概括生命这个有趣的东西。
有些事情,它存在,不是为了让人解释而存在的。
没有什么过多的收获后,钟岳只能扫兴收场,准备再去拜访拜访王珣了。
进入了王氏族聚之地后,背景之中的院落之中,多了不少族人。不过和之前在古揚州街头一样,这些人都看不见钟岳。
钟岳穿弄而过,来到了王氏宗祠之前。王珣双手扶着腰带,腰背挺直地站在宗祠之前。
“见过王尚书。”
“不必多礼。”
“不知道学书一事,您考虑得如何了?”
王珣说道:“我问过叔叔了。”
“王右军怎说?”
王珣一脸淡定地说道:“叔叔说了,虽然你是钟太尉的后人,但是王氏族规不可坏。而且叔叔的笔法也并非全都从卫夫人那里所得,琅琊王氏几百年底蕴,岂是泛泛之流?”
“……”
好好好,知道你牛掰!
钟岳脸色有点难看,这简直比没得笔法更加扫兴,怎么能有这种事情发生呢?这系统设置得不科学啊!
“不过,叔叔说了,相逢便是有缘,可以带钟小友去一处地方,能够悟到多少,就看小友本事了。”
钟岳眉头一挑,“多谢王尚书。”
钟岳想着,会不会是琅琊王氏的书库?也许是魏晋时期的一些笔法传承吧。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很多资料都失传了,所以钟岳也很心动,到底是什么地方,能够让王羲之破例,传授与他。
从王氏宗祠往东而去,已经离族聚之地有点远了,钟岳心头的疑惑也多了。这什么鬼?琅琊王氏,几百年间,能书善画者人才辈出,王羲之、王献之、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珣等等,子侄辈皆是书法大家,四世孙王僧虔、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