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到小楷之中,显然是更加精进,甚至于能让钟岳的笔法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然而钟岳也意识让一点,那就是文氏小楷笔划婉转,缓和的节奏与唐人一波五折,眷抄道经的笔法,存在一定的冲突。
一急一缓,这样随之带来的就是不和谐。他运用神人九势,已经很努力地在相互融合,达到一个和谐稳定的构字章法,但一些细微之处,还是能看得出破绽。这便是他如今小楷的瓶颈。
“钟岳,你知道为什么为师要给你取字为不器吗?”
“君子不器。先生想让我成为一个谦谦君子。”
文征明摇头,说道:“君子不器,是为不争;君子不争,视为无器。通达事物圆融善美境界的这种人,以这种状态的面貌出现,就是让事物的状态到了清清楚楚、各种关系和联系都明确无疑的地步。既然如此,为何要拘泥于形式教条呢?为师说过,教你三分,但没有说这三分,你一定要学。既然你追求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吴门小楷的笔法,与其兼容并济,不如学会取舍。”
“取舍?”
文征明点头,“书家博采众长。为何有的人可以成为一代大家,有的人却籍籍无名?关键就是在这个取舍上,见解不同罢了。记住,会和用,是两个概念。”
“谢谢先生指点。”
“不客气,你要走的路还很远,记住,戒骄戒躁。”
“学生谨记。”
有些东西,学成不易,要摒弃,同样不易。就像文氏小楷的风格,钟岳要做到取舍,让自己的小楷足够精纯,也是有不小难度的。
他在木桥上静坐观鹅。
自从得到【王珣行楷笔法】以来,钟岳没有去专门地接触行楷。他来到王氏族聚之地,仅仅是来此地修心。
水面波澜不惊,鹅群在远处散开着,一幅恬静的画面。钟岳长舒一口气,头脑放空,什么都不去想。
文征明指出了他小楷的不足,如何改,就得看钟岳自己了。
这里确实是一处秘境。每次钟岳来这里,不管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都能够抚平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