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朝廷官员,大理寺受理此案也算不得越权。他有心拿潘尤开刀,换个不畏强权的好名声,就步下轿子,亲自走到梁顺跟前,接了状纸,大义凛然地道:“京中竟然还有这样目无王法,草菅人命之徒,身为朝中命官,若是不能为死者伸冤,有愧苍天!今日我拼了头上这顶乌纱帽,这状子我接了,立即拘拿被告到大理寺,即刻开堂审讯。”
市井间一片欢呼,齐声称赞徐青天,全都拭目以待。
那大理寺卿徐大人吩咐差役以雷霆之速将妇人廉氏与潘尤拘留在大牢里,隔绝与外界一切联系。然后将当初亲眼目睹梁员外捉奸的一干下人带至大理寺亲自审问,了解仔细其中来龙去脉,胸有成竹。
这徐大人乃是老油条,知道这样案子背后多少牵扯了朝廷同僚,坚决拖延不得,否则必然夜长梦多。到时候潘家上窜下跳地打点疏通,难免有相熟之人托了门路前来求情,必然得罪他人。
因此,他回府以后就闭门谢客,故意放出风声,说梁顺手中有如山铁证,此案怕已铁板钉钉,让前来求情者知难而退。
第二日一早就寻了仵作开棺验尸,那梁老爷的确是颈骨折断而死,证实了梁顺所告属实。回衙门以后,对着廉,潘二人一番严刑拷打,费不了多少气力,那妇人就熬不过刑罚,老老实实招认了,并且将所有过错全部推到了潘尤头上。
签字画押以后,那潘尤见大势已去,再抵赖也是徒增苦楚,也就一五一十地招了。
毫无悬念,案子秉公而断,两人不用等到来年秋后,三日后午时三刻斩立决。
中间也有那潘家人求爷爷告奶奶地想替潘尤通融买命,但是诺雅在京中将此案声势造得浩大,说书馆与茶馆里,百姓对于徐大人的不畏强权,秉公无私全都津津乐道,齐声称赞。那武将潘尤原本也是个有所依仗,无恶不作的主,如此一来,倒是大快人心。所以案子盖棺定论以后,谁还敢徇私舞弊?潘家人自然求告无门。
梁家家产尽数归了梁顺,那妇人不懂经营,生意一落千丈,又在潘尤身上花费了不少银钱,家业大不如前。梁顺只道是诺雅京中人脉广泛,上下打点才得以平反,自然不敢反悔,乖乖地变卖田产商铺,将提前应下的一万两白银如数交付给了诺雅。
诺雅花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