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九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女人埋进自家的祖坟,给祖宗蒙羞。围观众人纷纷指点议论,叫嚷“活该”。
秦家人随后才闻讯赶过来,面对千夫所指,自觉理亏,抬起地上的秦夫人,灰头土脸地回了,再也不敢到将军府寻事。过了两日,忍气吞声地选个日子和坟地,将秦宠儿静悄地葬了。最终墓碑上也只刻了几个字:爱女秦宠儿之墓,连个灵位也无处安放,落个下场凄凉。
秦宠儿下葬以后,整个秦家因为朝堂上众同僚的排挤而焦头烂额,没有人追究她的具体死因。而死去的车夫,家中尚有一五十多的守寡母亲,她伤心欲绝之余,坚信自家儿子孝顺,断然不会抛下他,做出这样糊涂的荒唐事情。
老人不屈不挠,从乱葬岗里带回了自家儿子被秦家抛弃的尸体,寻了乡中的仵作检验,得知他虽然身中剧毒,但是生前头骨曾遭遇重创。老人满怀悲愤,找到与自家儿子交好的几人,跪着央求,果真问出几丝眉目,坚定了老人的猜度。
李茗素的手法并不高明,也或许是她心灰意冷,原本也不想遮掩什么,所以她的手下是堂而皇之地去找那个车夫的,许多人都亲见两人一同离开尚书府,而且识得那人身份,知道曾是太子府的人。
一个普通平民百姓,牵扯这样多的案子,妇人求告无门,无奈之下在尚书府门口拦了秦二的轿子,当街喊冤。
原本,秦尚书是交代过,此事就此了却,不可再生事端。但是秦二听那车夫母亲所言,句句属实,有理有据,也觉得自家妹妹死得蹊跷,其中定有冤情,一时冲动,就报给了素有私交的京兆尹。
案子京兆尹接手,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开始盘查,自然就追到了太子妃的头上。一个过了气候,被废的太子妃,没有人会跟她客气,所以士兵们如狼似虎一般,涌进了囚禁太子的院子,可惜迟了一步,太子妃已经高悬梁上,香消玉殒了。
而太子盘膝守着她的尸体,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一根满是血渍的皮鞭,酩酊大醉。
后来据那些给李茗素装殓的宫人说,李茗素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全都是青紫一片,惨不忍睹。
李茗祖死了,李茗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