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讪君卖直的家伙,也值得朕浪费时间去看他写的胡言乱语?
杜晚枫说得没错,对这种东西容忍,那就是给自己找气受的。再这样下去,天下人还不都当他可欺?
第一百五十九章 打回原形,不得翻身
写了这道奏折后,曹禺行可是志得意满。从这些日子小皇帝对他的态度来看,就知道他的计划成功了。
他的正直之名早已传遍敬天府,甚至扩散到周边许多地方。许多文人学子都拿他做榜样,就连朝中为数不少的官员,也都开始逢迎他。
承安帝心有不满又如何?他顾虑着天下悠悠之口,哪怕他言辞激烈了点,也不会轻易将他问罪。因为这样做,就会有无数的人说他没有君王气度、连一点臣子的谏言都听不了。也会有更多言官弹劾他,认为他这样做不符合一个君王应有的品行,对太祖创下的言官制度怀有不敬之心。
在曹禺行看来,承安帝他自身的性格弱点是如此明显,非常好拿捏。而那群言官虽然乌泱泱的,却没什么头脑。他只是拿他们当刀使,他们却以为他是言官最佳表率。
有趣,有趣。
如果大闽王朝的言官都是这样的,那他有一日未必就不能成为言官之首。通过谏诤皇帝,进一步为自己赢得威望,让他的言论化为更实质的武器,帮助他在朝中得势。
就在曹禺行想得很美的时候,有太监来宣旨让他明早参加早朝议事。
这道旨一宣,曹禺行心中更是暗喜。
他就一七品给事中,平时是不用上朝的。可小皇帝特地派人来宣旨,那就是他在奏折中说的事情引起了他的重视。明日早朝,难道商量怎么对付杜家?或者是对他进行封赏的?
以他对小皇帝的了解,听够了他那些批评的话,又不能将他治罪,那还不如升他的官。这样不但能让他闭嘴,反而还告诉天下人他善于纳谏。
这个做法算高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