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就要调走,山本一木颇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冲动。
他直言道:“长官,恕我直言,按照这种方式打下去,我持悲观态度。原因很简单,我们缺乏两线作战的本钱。
我不知道统帅部为何做出如此愚蠢的决策?请原谅,也许我用词不当。”
在一九四零年,随着德国闪击法国,国际形势剧烈变化。
九月份,当日本宣布正式加入轴心国后,就把自己彻底放到了与美、苏、英法等大国的对立地位上。
三九年与苏联在诺门坎发生的直接军事冲突,打断了陆军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的战略。
而与英美的摩擦,美国宣布废除了日美通商条约,使得日本更加地认识到通过南进,获取资源的重要性。
随着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一系列国家向德国投降,英军撤出欧洲大陆,且本土也面临着入侵的威胁。
协约国的不堪一击,极大的刺激了日军的侵略欲望。
他们看到资源丰饶的南洋一带,已经成为英、法、荷兰等国家,无力防御的真空地带,是千载难遇的难进良机。
于是海军叫嚷着“不要误了公共汽车”,准备趁英法之危,在南洋趁火打劫。
日本军部估计,德国很快会进攻英国,欧洲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
因此军部不少上层决策者都认为,即使在中国事变未得到解决之前,也应当不失时机的断然南进。
南进,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基本国策,和新内阁的施政纲领。
在未来几年,驻华日军兵力的收缩,削减兵力规模,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
更少的兵力,去面对抵抗越发强烈的敌人,失败似乎已经是注定的事实了。
山本一木此时,颇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感。?
他很想告诉军部的那些大人物,你们这样不会带来最终的胜利,只会把国家拖入深不见底的深渊。
然而,不会有人听他一个小人物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