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相由心生
第十章相由心生
什么是幸福?要怎样的人生才算得上幸福?答案既简单又无比的复杂。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奔跑,追逐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之上。一般来说,往往直观的把权力以及金钱物质的最大化,视为幸福的前景,基础以及保障。但是,历经无数的艰难与曲折,人们好不容易才登上了物质和权力的最高峰,渐渐地,他们会感到若有所失,不是象预期的那样令人开心愉悦。于是,人们反而有了失落感,轻松不起来。陶渊明,李白,王维,其实都有做大官,拥有极度权利的情结,只不过实在忍受不了官场的倾轧,委屈,压抑,以及漫长的煎熬。这才选择了或闲云野鹤或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刻意在山水田园间,诗词文章里竭力去寻找开心,快乐的东西。其实在心里是颇有不甘的。于是,他们真的获取了值得称道的情趣与境界。最终达到了内心的释放与平衡。
巴金,钱钟书,李鸿章对幸福早就有诠释。李鸿章曾撰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粮,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只要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便是地上神仙。”归纳起来就是:物质条件接近小康;有理性的自由;腹有诗书;又有好书可读;身体健康;没有忧烦之事,特别是不欠人债。这便或是山中宰相,或是地上神仙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明明温饱自足,明明惬意舒心,又有几个人定力非凡,保持住了淡泊,保持住了宁静呢?所谓人心不足,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举凡经不住膨胀欲望驱使者,其结果是,平衡被打破了,心灵精神受污染了。也许追求了一生一世,连原点都回不去!等到白发苍苍,空耗了一生辛劳,那时才会幡然醒悟:原来初始的那个状态,才叫真正的幸福。
所以说,幸福有一半是物质;一多半是精神。这个精神,实际上指的就是良好的心理状态。
卻明的心理状态良好。他曾经不止一次幻想着去林丹的家上门,与林丹生活在那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草丰美,白雾缥缈,四野宁静的地方。每天开心滴看着儿女满山奔跑,一任最湿润最滑爽的山风吹拂。自由自在的看书,自由自在的唱着田园牧歌,自由自在的吹着洞箫,拉着二胡,与自己最中意最醉心的女人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