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理性正道
第六十三章理性正道
中庸之道乃是儒家提倡的处事和为人的态度与原则。卻明幼时读书,记住了这个名词,但一直以来,他认为中庸之道就是调和,就是让步,就是和稀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提升,阅历的丰富,他知道了自己的浅薄,中庸之道的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说到底就是为了避免走极端,因为从哲学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出发,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尊重客观现实,就事论事,不去臆想,夸大,武断,超越,凡事有度。
不遵循中庸之道,就必然会不是犯左倾的错误就是犯右倾的错误。卻明纵观他的人生之路上,所目睹,听闻的那些仅仅为一点点小事,就采取或被采取极端行为的刑事犯罪,颇为血淋淋的后果感到震惊。那些矛盾完全可以化解或回避的,然而事主却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或行为。
这类刑事案件,受害一方固然在言行上有过分的表现,但何至于遭受如此巨大的惩罚?况且,法律,道德也并不赋予任何公民个人惩罚他人的权力。
老板修养不到位,言语伤害了司机,司机没有想到采取严肃平等对话方式来维权,告诉老板你的言行过分了,你侵犯了公民人格的平等权;最不济,直接说,我干不下去了,我要辞职!一切也就休了。
偏偏,他把这种怨恨积累在心头,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之下,突然对对方痛下杀手。
这类悲剧的双方主角,被害一方往往傲慢轻狂,践踏他人,没有学会平等待人,好好说话,属于道德法律修养有缺陷的人;施害一方则往往属于读书很少,性情木讷,经济拮据,身处低层,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那一类人。
在马蚌市,有一个老板事业很成功,在他公司楼的附近,有一家洗车场,老板平时总爱将他的爱车,开到那个停车场去洗。
这个洗车场有一个农村来的小伙子,可能看起来懒惰和呆板了一点。这位老板就打由心底看不起他,也看不惯他。每一次来洗车,总是和他过不去,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不断的贬低他,羞辱他,说就他那样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永远不会混出人样来的,就是替他擦鞋都不配!
这个被贬的小伙子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