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王铎自然晓得,可这上面的字……
“原汴州知州李来济调御史台知杂事侍御史。”
知杂事侍御史,那是御史台台院的侍御史六人中最有权力的一个,人称“端公”。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不至于王铎如此心惊,另他震惊的是此职的另一层含义。
任此职者,多数日后会被提拔入尚书省或任风宪长官御史中丞,这才是让他畏惧的。
御史台掌弹劾百官、言事谏诤、监察天下、司法审判。
李来济与他有宿怨,若李来济任监察首长,还能放过他么?他做的事那些可断断经不起御史台细查。【4】
看来,眼下天子是和东昌公主站在一起了,要不然李来济如何能调回长安?
官员任命也是有固定流程的,先由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允准,交予门下省,由给事中考查,门下省长贰【9】门下侍郎与侍中分别检视、审查后报予天子方可水到渠成。【5】
王铎瞥了瞥文书末角“尚书吏部告身之印”的印文,只觉得有些刺眼。
尚书令是谢伯瑾的祖父谢玄凌,那是天子的老师,而门下省的首长是江遂,那是济阳江氏的长房。
谢玄凌的准许那是自然,连江遂都准了还不能看出问题么?怕是后位真的许给济阳江氏了。
天子这是长大了啊,此番举动不正是在表明他要收权么?
可他放权容易,收回去难!王铎是如此想的。
李来济见王铎久不出声,连攥着那张金花五色绫纸的手都紧了些,便出声提醒道:“中书令可认为此告身有不妥之处?”
王铎回过神,才道:“自然没有,仲由能调回京,我自是欢喜的。”
李来济面色不改,倒是冷哼了一声:“是么?”
王铎拍了拍他的肩头,看着他,嘴角笑意渐浓,意味深长道:“仲由日后入乌台【6】还是改改你这性子吧!”
说起来,他与李来济以前也算私交不错,他们共出寒门,在这个门阀当道的时代,他们身知入仕的不易。所以生出了惺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