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称帝者本该是昭襄太子景翎的,但夏宣帝亲手废了他唯一的儿子,让景翎站到了他的对立面。
历史学家挖掘过夏宣帝和夏文帝的陵墓,都从墓里面找到了很多关于昭襄太子景翎的记载。
夏宣帝是昭襄太子的生父,夏文帝是昭襄太子的皇叔。
但两者之间对昭襄太子的评价却各不相同,在夏宣帝口中的景翎是助力他人夺其皇位的乱臣、是屡屡忤逆他意的逆子,但在夏文帝的口中景翎却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正直君子。
言念君子,温其若玉。
这一句是夏文帝给大侄子的评价,而他留下的很多书册都透露过他对自己这个侄子的推崇和喜爱。
没有一个皇帝可以不喜欢不慕名利又真心为民的能人。
从夏文帝墓挖出来的资料只证明了昭襄太子的部分功绩,而其他的史料都是从诸多文臣武将墓中、家族记事录和个人自传手札。
它们成为史学家了解那段历史和昭襄太子的重要资料。
在那时,进入现代社会的当代人们才认识到夏文帝时期的盛世之治离不开背后默默努力的景翎。
从那些史料中依稀可见昭襄太子景翎是一个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之人,他出身高贵,温润如玉,却被自己的父皇逼到了死角。
幸运的是,他从淤泥里挣脱而出,又重新开出了绚丽的花。
他离开了皇宫,进入了江湖,成为一朵自由生长的君子兰。
他平生所立功劳无数,却都把自己的功绩给了朝堂中人。
那些人里有他的忠实信徒、朋友和仰赖过他的臣属。
在这些人眼里,昭襄太子本性温柔良善,爱民如子,却遭到夏宣帝迫害,以至于其疾病缠身。
但毫无疑问的是——昭襄太子是他们最追崇的人。
保留至今的好几个千年世家也出面承认了昭襄太子的存在和功绩。
譬如谢家……
谢家在夏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