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不但会得到更大的惩罚,而且会彻底得罪死这些大臣乃至所有文人。所以此时定然不行。”
听到林源如此激烈的反对,恪郡王脸色倒也未变,只是道:“阁老,小王可已经履行了我的诺言,不但为您的孙儿找了好差事,还让王妃将合适您孙女的青年才俊给列好了名单,只等您孙女慢慢挑选。小王子自觉已经给足了诚意,阁老您是否也该让我看看您的诚意呢。既然您觉得科举舞弊牵连太广,不知阁下可想好如何做了?”
林源捋了捋胡须,“郡王您太过急性子了,您也说了皇上对太子这些年的疼爱不是假的,对付太子您就不该太过急躁,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且您也不该像以前一般一心盯着太子的心腹,这些人精子可没那么容易对付。您这样目的性也太过明显了,哪怕真的捉到了这些人的错处,皇上对您查出来的东西怕也不会那样信任,到时候收效恐怕不会如郡王所想。”
恪郡王想了想过去十几年他的成果,果然就如林源所说,收效甚微。“不知阁老您想如何做?”
林源笑道:“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太子身边那么多人,总不会都那样规矩,郡王放心,您很快就能看到成果了。”
之后不到半个月,御史台治书待御史李大人上疏弹劾京中几个官员贪赃枉法,损公肥私。而这几个官员官职都不大,多数都是六品到八品的小官,皇上丝毫没有印象,再加上李御史拿出的证据确凿,经刑部确认后,这几个官员该罢官的罢官,该入狱的入狱,丝毫没引起半分波澜。
但有细心的人发现,这些人都是围绕在太子身边的“太子党”,而李御史当年的座师刚好就是林阁老。
之后不久,李御史又弹劾京中几个纨绔子弟行事嚣张放肆,影响了京中风气。而刚好这几个纨绔子弟要不然和皇后或太子妃娘家有关,要不家里和太子走的较近,可谓是摆明了车马。
可偏偏李御史弹劾的都是事实,哪怕是太子都不能辩驳,李御史的一顿操作可谓是收效明显,连太子妃都因此被罚了抄书,谁让那几个纨绔子弟里有一个是和太子妃关系极亲密的堂弟呢。
恪郡王看事情的发展可谓是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